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三问三答”推动云南绿色GDP持续增值
发布时间:2023-09-06 15:27:08
云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绿色低碳”,建设绿美云南,就是要厚植云南生态优势,最大限度挖掘生态潜能,努力探索“两山”转化通道,奋力开辟出绿色产业新赛道,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优质生态资源为云南农业生产提供了天然“沃土”,云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高达1528个,如何以现代生态理念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
富民强基,增强高原农业发展绿动力。强化谋链建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完善农业生产地方标准,鼓励龙头企业制定农产品企业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不断完善“绿色、有机、无公害”等农产品的认证标准,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发力强链优链,增强市场竞争力。释放绿色生态红利,优化品牌布局,深化品牌赋能,成立“绿色云品”品牌运营中心,建立“省级整体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运营体系;培育核心品类品牌,以“云茶”“云花”“云菜”“云果”“云药”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核心品类品牌;加大对自主品牌、原创品牌的支持力度,鼓励市县两级充分挖掘各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打造地方公用品牌,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打出了风采,推动“云字号”产品走向世界。注重引链育链,开辟预制“云菜”新赛道。运用好省政府配套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的契机,引导农业向食品加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聚集,打造预制菜领域的“云南高原绿色食品牌”。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建设一批预制菜加工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沪滇合作优势,吸引沪企等省外龙头企业投资云南预制菜加工,带动云南优质预制菜销往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加快培育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云南工业依旧存在能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数智化程度不高,绿色化发展动能不足的短板,如何推动传统优势工业进行“绿色化”升级?
破圈转型,深挖传统工业发展绿潜力。迭代升级,推动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实施绿色化节能技改行动,科学有序做好烟草、冶金、化工、轻纺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提高工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现代化水平,支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三废”及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提高传统工业的质量和效益。5G智能化,推动工业数智融合发展。引导和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利用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创新突破和改造应用,建设一批“数字车间”“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强化绿色能源、新兴技术与绿色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深度融合。政策倾斜,选树降碳增效绿色标杆。出台零碳产业园区“碳减排、低碳、零碳产品生产销售”政策支持,以创建零碳工业园区和构建绿色供应链为牵引,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为工业节水型企业、产业园区提供便捷、优惠的担保服务和信贷支持,打造工业绿色发展新引擎,助推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生态高颜值”是云南与生俱来的天赋,旅游正在进入 3.0 时代,如何以云南旅游资源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以绿为底,守护好云南旅游金字招牌。智慧赋能,激发供给提质升级新动能。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数字科技、虚拟现实等技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文商怡养学情”各要素发力,深入挖掘各地历史文化和特色农业资源,把“诗与远方”和“乡情乡愁”完美融合,在供需精准匹配中,提升农业、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自然流量,全力提升农文旅要素聚集力和农文旅产品供给力,使旅游消费体验不断升级,持续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游名片。招商引资,打造乡村旅游市场新引擎。搭建旅游新业态投融资平台,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依托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河系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通过土地流转、共享分红、股份分成,在“方寸间”深耕细耘,构建主客共享的“便民生活圈”,有效激活农民主体、乡村资源、社会力量“三方动能”,坚持旅游为民、旅游惠民、旅游富民,让旅游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完善制度,推动生态旅游创优新活力。强化对旅游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持续完善对旅游企业的绿色认证制度,对旅游景区的环境预警、绿色监管等制度,对生态旅游区域建立用途管制、审计问责和公众监督等机制,打响全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品牌。
机遇稍纵即逝,扬帆搏击正当时,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云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动力澎湃。
(丘北县新店彝族乡人民政府 邢启韦)
(编辑:董飞 排版:张振飞 责编:资云波 终审: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