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七花杯”网评大赛丨​不再LOW的文山: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发布时间:2024-08-19 16:40: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培育新材料、稀贵金属、先进装备制造、光电等新兴产业,布局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低空经济、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州委书记陈明说:“见不得文山差,听不得文山LOW。”要让文山甩掉“差”的“帽子”,止住评价文山“LOW”的“调子”,找准新质生产力是“关键”,是文山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文山对内强改革、对外塑形象、提高竞争力的“新引擎”。除了巩固当前成果,立足优势资源,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加速产业布局转型外,还需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以“文山之干”推动干部素质“新质化”,做到向“新”求“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向“新”求“质”,改革从干部头脑改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干部思想、干部素质“新质化”。放眼世界,欲与全国试比高,文山发展欠发达。但这恰好正是绿色发展、新质发展的新机遇,可以跳过传统落后产能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一跃迈上以高科技、高效能、高科技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快车道”和“新赛道”。绿色铝产业发展数据便是例证。文山州坚持打造以绿色铝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上半年实现绿色铝产值375.3亿元,同比增长63.3%,占全省总产值(705.3亿元)的53.2%。科学技术更新迭代迅速,要恶补发展“欠账”、突破“天花板”瓶颈,人是关键,思想是先导。文山的发展,靠干部思想的转变,思维的创新。“文山之干”就是要彻底打破以往干部不敢发展、不想发展、不会发展的思想局限。向“新”求“质”的前进路上,文山干部必须深入研究吃透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在哪?什么才是高质量?新旧如何转型更替?如何“破”和“立”?放诸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地区要怎么干?全州干部应当认真钻研新时代、新形势、新经济,弄懂稳定、改革、发展的关系。高质量发展不是口号震天响,不是用战术上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开一万个会不如各级主管部门、关键部门领导真的会。文山干部要敢于树立“文山,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铆足“后来者居上”的闯劲干劲,坚决丢掉文山干部“跟不上、用不了、不敢干、不会干”的刻板印象,变被动“应战”为主动“挑战”,全心全情全力投身于建设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新文山发展浪潮。以干部作风的“转变”推动实现文山全面深化改革的“蜕变”;以干部效能的“提升”推动实现文山现代产业体系的“提质”;以干部思想的“突破”推动实现文山高质量发展的“突围”。

向“新”求“质”,经济从立足根本抓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课题、新任务中,我们应当立足根本、发挥优势、接轨时代、顺应市场做出新作为。文山最大的“根本”就是资源,就是“后发优势”,在此基础上,与时代同频,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继续在市场主体的“培育、转型、招引、接链(对接市场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巩固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壮大绿色铝、三七、现代农业、康养文旅四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铝精深加工和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围绕打造世界“三七之都”,做好种植、加工、交易、品牌、企业上市等文章,持续深化与华润集团、云南白药等“巨人”合作,加强与朱有勇、朱兆云院士专家团队合作,打造三七全产业链。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强做优香料佐料、八角、油茶、肉牛奶牛等高原特色农业,加快万亩蓝莓基地、砚山百万头生猪养殖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做大做强高原特色产业现代化农业和传统文旅产业的科技赋能、智慧服务和转型升级,打造面向北上广、面向全球的文山“土特产”品牌产品和“世界的世外桃源”文旅IP。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烟草、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淘汰改造落后产能,推动农业智能化、技术精准化、产品品牌化,增加科技投入,引入新质生产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好农文旅融合体验观光经济、乡村旅游,开发一系列文旅农特伴手礼品牌,形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通过电商平台、直播等新型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培育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重点产业招大引强,着力做深做精做特做优。从优化营商环境、招才纳贤、支持创新等方面多管齐下,闯出文山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承接东部发达地区或新引进绿色工业、高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引进开发智能绿色新产品,鼓励、激活新型消费,发展壮大网络零售新业态。巩固提升绿色硅、绿色铝、新能源电池、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稀贵金属、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研究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低空经济、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立足文山区位、生态、文旅、能源等优势,找准切入点,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未来产业发展格局。

向“新”求“质”,发展从万众一心谋求。新质生产力不是“阳春白雪”,更应是“下里巴人”,不是高高在上,不是脱离群众,而是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满足群众更新、更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通天线”,更要接地气,做好新质生产力同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新质生产力同乡村振兴相结合两篇文章。服务企业方面,要激发民营企业在向“新”求“质”中大展拳脚的激情和活力,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内生向“新”发展动力。持续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树牢“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一流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理念,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巩固完善“第一服务员”“企业直通车”“驻企服务员”制度机制,聚焦办得成事、线上线下、多窗合一政务服务改革,提升“文山效率”,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法治环境、人文环境,让文山成为向“新”投资的广阔福地、新质生产力的扎根沃土。造福群众方面,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共同步入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不仅服务于地区发展,更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要把新质生产力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新方式、新福祉,惠及更多民生领域。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仅要推动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应该促进就业增长、创业兴起、收入增加、服务优化,为群众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居家、出行、就医、就学等便利和舒适。因此,要不断提升群众向“新”理念和能力的提升,做到人民教育质量向好向新、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向好向新、人才队伍建设向新向好、城乡民生领域改革向新向好,让更多群众理解、支持、拥抱新质生产力,并从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向“新”向“质”向未来。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优化,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挥文山“两头接、接两头”的独特区位优势,做好“沿边开放、转身向海”两篇文章,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文山定会交上一份培育新质生产力这道高质量发展“必答题”的满意答卷。

(恩华溶)

(编辑:刘虹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