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丨向“新”而行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发布时间:2024-08-20 11:21:46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和关键时期,向“新”而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新型农业产业良性发展、新时期农村面貌改善、新时代农民形象塑造,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当把握和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乡村一体规划是基础。乡村是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包含乡镇及其下辖村庄,各乡镇与村庄之间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各不相同,涉及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交通、旅游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和村庄打造也存在差异性。因此,在规划乡村旅游时首先应结合优势资源做好整体规划,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避免景区景点建设、游客体验项目等的同质化倾向。如麻栗坡县天保镇的乡村一体规划就值得借鉴,该镇充分结合区位优势、红色资源丰富优势、民族文化多样优势,在沿边一线布局多个特色景点,将老寨村、平安坡村、黄瓜录村、偏马村等打造成为旅游名村。目前,天保镇已获省级旅游名镇、省级旅游扶贫示范镇称号,多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或州级“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
乡村产业发展是重点。乡村振兴首先在于产业振兴,在于村子的人气是否“旺”,村民的收入是否大幅增加、腰包是否“胀鼓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调,要“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麻栗坡县根据县域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对乡村产业规模化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如在八布、杨万、天保等乡镇的热区水果规模化种植、反季蔬菜规模化栽种,大坪镇的生姜、辣椒等产业的适度规模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为全县农业农村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乡村文化挖掘是核心。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是不可能“火出圈”的,也是难以持续红火的。麻栗坡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对大量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县内乡村旅游业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力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镇和红色文化名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如董干镇城寨村已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猛硐瑶族乡小坪寨村、垮土村的瑶族民族服饰及银器手工制作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
同时,要在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客观宣传上下功夫,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赵永能)
(编辑:刘虹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