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春走基层 记者在边关丨牢记使命、扛起重担……马关守边故事值得歌颂
发布时间:2022-02-06 20:43:55
他们身份不同
是公职人员、是村(组)干部、是党员群众
……
却因一个共同的目标
走在一起
他们并非三头六臂
他们只是平凡人
却干着一件极不平凡的事儿
舍小家、顾大家
闻令而行
镇守边关、视死如归、严防死守
坚决守住疫情输入防线
扛起守国、守家重担
今天一起来听听
马关守边人的故事
这支由35名队员组成的先锋队伍中有34名党员,年龄最大的有60岁,最小的只有22岁。除夕前,当人们在日夜兼程返程准备与家人团聚的时候,当人们在紧锣密鼓置办年货的时候,作为八寨镇强边固防第二批先锋队,他们闻令而动,迅速集结,与家人简单告别之后,毅然决然,奔赴金厂镇边境一线,轮换第一批先锋队镇守边关,直赴边境,战斗在一线卡点。
无论是面对寒风刺骨、悬崖峭壁、雨湿路滑、云雾缭绕,还是面对缺水、缺粮,他们不畏艰险,攻坚克难,活生生练就了一身“全天候”野外生存本领,没棚自己搭,没灶自己挖,没柴自己砍,没水自己找,没粮自己带。虽然守边环境十分恶劣,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勇往直前,不负重托。风餐露宿,睡眠不足,体力透支,饮食不规律等是守边人的常态,丝毫不懈怠,坚决执行24小时不间段巡逻,认真查看围栏和监控设施是否破损,仔细查探边境是否有异样动态,没有一声怨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年仅26岁的八寨镇八寨社区的党员孙亚男,本是长期在昆明伟宇建设公司工作的员工,因工作繁忙,一年到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今年好不容易公司放假7天回到八寨,本可以与长期两地分居且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共享团圆,得知八寨镇党委政府动员党员群众守边固边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加入了守边固边的队伍。当人们问他你不好好在家陪新婚妻子一起度过两个人的第一个春节,妻子对你没有意见吗?他说:“虽然我是一个结婚不到一年的丈夫,但我更是一个转正不到一年的共产党员,能到一线参与疫情防控,正是组织对我的考验,我相信我的妻子和家人会支持我的选择和决定。”
八寨镇老厂村监督委主任马兴文,在得知八寨党委政府在春节前后要援派先锋队分批到金厂镇边境守边固边后,为了村两委同志春节能多一点时间陪伴家人,他主动报名参与恰逢春节的第二批值守。来到边境一线卡点,因自己相对年轻,主动承担起了所负责卡点的大部分工作,但因其有肾结石病史,在一次巡逻过程中,突发肾结石炎症,一度脸色苍白,疼痛难忍,步履瞒珊,但是他深知自己职责所在,还是坚守岗位,坚持与队员一起巡逻,只是托人从药店购买一些止痛药服用后继续开展工作,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命都不要还要去巡逻,他只是朴实地说:“既然我报名来参与守边固边,不能因个人原因影响到我们卡点的工作,大家的工作必须大家一起来完成。”
八寨镇湾子寨村监督委主任陈书连,虽已是年迈六旬的人,凭着入党多年的觉悟,自觉报名参与了此次强边固防。虽然他与其他队友可以称得上爷孙辈了,但他并没有享受“特殊待遇”,而是以身示范,带头巡逻,带头值守。
八寨镇夹马石村委会的马朝胚,在此次卡点值守中被分派到路程最远、条件最艰苦的卡点,虽然他是本批次唯一一个零零后的队员,但是他身上并没有一点“娇生惯养”的脾气,在值守期间甘于吃苦、冲锋在前,有挑水、搬运物资等体力活都争着上,有煮饭、洗碗的脏活累活总是抢着来。大家都夸他是好样的。
为响应组建强边固防攻坚队的号召,篾厂乡8位支书主动请缨奔赴支援金厂最前线。而在接到通知以前,他们还在开“两会”,会议一结束,简单与家人告别后他们便换上“戎装”准备奔赴“战场”。
经过近四小时的路程,来到了目的地,条件简陋可想而知,解决伙食问题当务之急,说干就干,大家找木材的找木材,挖洞的挖洞……分工明确,齐心协力,用了一天时间就盖起了厨房。
肩负责任,支书们踏上了巡边的道路,从一开始的泥泞小道,到惊险的木桥,可谓是险象丛生,只要稍不留神就会失足掉下“万丈深渊”,但几天下来,他们不再后怕,不再退缩,也完全战胜了恐惧。“比起责任,恐惧何来强大。在困难险阻面前,我们中华儿女从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支书们说。
巡边的日子艰辛却又任重而道远。道路的险阻,连日的细雨将路面搅成了“一锅粥”,泥泞不堪,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巡边的步伐。
是父亲也是儿子,是丈夫也是责任。除夕夜,大家小酌了两杯就各自奔赴了各自的阵地。
大家轮流换守,耕好自己的责任田,确保了二十四小时的无死角巡守,为守好家门,守好国门无怨无悔。
正是有了一支支这样
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先锋队伍
艰辛的付出
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安宁
国无防不立,边无防不宁
他们以血肉之躯
共同筑成边境线上打“铜墙铁壁”
我们坚信
疫情散去,春暖花开就在不远处……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耘 候廷秀)
(编辑:徐珺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