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阅读红色经典 传承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1-09-13 11:18:25
读《英雄文山——文山州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简明读本》
文山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洒戛竜村(《英雄文山》书中配图)
在家里茗一杯香茶,和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细雨,我用心用情品读《英雄文山——文山州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简明读本》,阅览家乡红色历史,细听那滴滴嗒嗒的枪声和轰隆隆的雷声,还有革命先驱那超出体能承受范围的嚎叫。回顾100年来那段波澜壮阔的民族战争历史,感悟文山英雄儿女们气壮山河的战斗精神,重温中国共产党人远大的理想、坚定的政治信仰及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播撒、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光辉历程。书中字里行间,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故事,撼动心魄,给予后人深远影响。
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派人进入文山开展工作起,文山各族儿女就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保家卫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孕育出了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忠魂撼天地,青史耀千秋。”历史是检验战略正确与否最公正的判官;历史是一个民族伟大精神最公平的见证;历史是对后来者的心智启迪和勇气激励。文山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同时是革命老区。革命先辈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赤诚的鲜血和铮铮铁骨,为我们筑起新的长城。这里的山川河流、千沟万壑,铭记着文山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事迹。铭记着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建立云南省最大、最早、最为巩固的滇东南革命根据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历尽千辛万苦而百折不挠,最终实现各族人民解放的不朽历史。
在风云激荡、国难当头的沧桑岁月,在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共产主义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文山籍的早期革命者——“文山第一位共产党员王有德”“党的忠诚战士、勤奋学者楚图南”“狂飙诗人柯仲平”“意气风发的向氏三兄弟”“文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李杏春”“丘北刘胡兰式的王成云”等,他们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的道路。
文山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的建立,中共云南地方组织领导的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文山县小塘子苗族农民武装的建立,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武装斗争的开展,点燃了西南边陲革命的薪火,这些红色历史在壮乡苗岭世代传承、延伸和发展。
抗战时期,文山英雄儿女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英雄事迹:马继武率部征战台儿庄,刘北海抛舍家业两次从军抗击日寇,陈荣凯率部击落日本天皇兄长专机,空军王牌飞行员谭鲲高空亮剑等等。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庄田、朱家壁挥师滇东南,郭氏兄弟布凹结盟反蒋,孙太甲在广南县高高举起起义的旗帜。滇东南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在“阿猛会议”上,豪情满怀的指挥员慷慨激昂地讨论着云岭大地的解放大计。
“峥嵘岁月,砥砺前行。”文山人民经受过血与火的洗礼和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无私奉献和重大牺牲。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处处流淌着红色基因,催生了文山各族儿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
在文山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红色大地上,无数革命先辈传承了无数自强不息的精神,铸就了“老山精神”“西畴精神”等文山独有的地域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不仅蕴含着破译国富民强的密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走向美好明天的精准路标。
“老山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再现,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写照,是不畏艰险困苦精神的诠释,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决战精神,是老山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祖国尊严的英雄礼赞,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
“西畴精神”是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核心内容,以“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为新时代内涵。“西畴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共筑民族复兴梦”的真实写照,是对“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兰考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云南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全州、全省乃至全国贫困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精神内核和强大精神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文山的百年发展史和百年变迁史,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经典缩影和真实写照。历史不能忘记,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要把理想信念的种子、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增强新时代红色文化自信,实现红色资源价值的转化,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让我们勇敢而坚定地扛起革命先辈的旗帜,负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踏着铿锵的音律,高举党旗和五星红旗,迈开坚定的步伐,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管鹏)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