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7-19 11:01:06  

持续深化改革 优化发展环境
奋力书写壮乡苗岭经济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综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经济体制改革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各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引领各领域多项改革取得成效,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经济发展回升向好、量质齐升。经营主体由2013年的8.3万户增长到2023年的35万户,年均增长32.17%。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554.1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462.32亿元,年均增长8.8%,排全省第二。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推进148项“跨省通办”、667项“省内通办”、165项泛珠三角区域“跨省通办”高频事项共享互认,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快捷。“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第一服务员”“政企直通车”“公布党政领导干部电话”“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办不成事窗口”等一批创新改革扎实有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入文发展信心更足。

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围绕做好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抓住铝水、深加工、以铝为基础的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四个关键,紧盯精深加工、研发等重点,成功引进魏桥、神火、中铝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地,形成以绿色铝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签约和落地下游精深加工企业32户,绿色铝产能占全国近十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铝产业工业产值达567亿元,成为北铝南移的标志区、全省最大电力负荷中心。

“世界三七之都”建设步伐加快。做好三七种植、加工、交易、品牌、企业上市等文章,深化与华润、云南白药等“巨人”企业合作,形成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文山三七集团”“云南三七科技”“苗乡三七”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品牌,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加快创建文山三七园区为国家级高新区,建成“文山三七码”区块链防伪溯源平台、三七物联网、三七数字馆,三七入选全国首批“一县一品”“全国优势产业集群”,2023年全州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种植面积229.5万亩,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52亿元。

世界的“世外桃源”建设步伐加快。结合文山“海拔相对高、纬度相对低、降雨相对多”的特点,加快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创建,普者黑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现有A级景区60个,建成高品质酒店4个。旅游产业接待人数从2013年的830.8万人次增加至2023年4649.06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13年的68.31亿元增加至2023年504.75亿元。

园区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调整优化园区运营机制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砚山产业园区纳入全省千亿级产业园区,4个省级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61户,工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129.95亿元增加至2023年343.71亿元,年均增长11.3%。

国企改革取得实效。组建州建投集团有限公司、州产投集团有限公司、州财信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改革。全州国有企业共342户(含子企业),营业总收入60.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57.23亿元,资产总额1529.88亿元,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顶梁柱、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发挥。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不断改革优化民营企业服务流程,建立领导挂钩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条措施,全州民营企业2023年达34.99万户,实现民营税收63.8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总和(94.77亿元)的67.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比重从2013年的50.9%提升到2023年的61.9%。

——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持续优化。着力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始终注重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的持续优化和完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活力不断激发,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建立完善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抓实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工作,评估结果连年上升,市场环境逐步向好。

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充分发挥州、县(市)级公平竞争委员会职能,出台《文山州公平竞争审查约谈制度(试行)》等一批制度文件,实现州县两级政府全覆盖审查。

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及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信息互联共享、部门监管协同、诚信自律结合、行业社会共治、风险预警及时的综合监管体系,全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参与新发展格局构建,认真落实好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机制,建立一批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壁垒的制度机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要素市场化资源配置改革扎实推进。大力提升土地要素保障能力,畅通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建立健全更加合理、规范、均衡、有力的财税体制,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国家、省同步建立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按时排查负面清单行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实施。

科技体制改革卓有成效。建立健全依法保护产权工作机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突破关键技术123项,研发新品种84个,引进(转化)科技成果238项,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建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96个等科技平台,共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6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3家。全州研发经费投入由2013年的1.19亿元增加至2023年14.22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3年的0.22%增加至2023年1.01%。

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累计建成5G基站7577个,5G网络已实现所有县(市)城区、机场、高铁站、重点企业、星级景区、工业园区深度覆盖,乡镇和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100%。全州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8.80%。田蓬5G+智慧口岸综合解决方案及创新应用被评为国家级试点示范。建成普者黑景区、坝美景区等智慧景区4个。累计培育核心产业企业21户,2023年实现核心产业营业收入45.4亿元。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文山州将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切实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引领作用,推动文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文山新篇章。

(来源:州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专项小组 图片来源:文山发布网)

(编辑:刘虹 李娟 制作:张振飞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