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改革发展看文山丨稳步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 奋力谱写民主法治文山建设
发布时间:2024-10-30 10:27: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州聚焦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题,稳步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用民主凝聚奋进力量,全面激发制度活力,不断提升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夯实政治文明建设基础。
全力构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深入贯彻落实统一战线党内法规和系列规范性文件,健全完善统战领域制度体系,完善州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规则,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与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沟通联系、谈心谈话制度,将各界代表人士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契机,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汇聚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的智慧和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依法履职尽责。依法制定和修订适应文山州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急需的条例18部,清理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20件。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动地方性立法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工作的决定》《关于建立“人大+”联动监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改革创新举措。深化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文山样板”,率先在全省实现州、县(市)、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全覆盖,先后两次被《人民日报》点赞。创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单元“文山名片”,探索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五子登科”模式。探索建立“人大+”联动监督机制,推动人大监督与监察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深度融合贯通。
协商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政协履职更加规范有序。把深入推进“五心政协”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构建以全体会议协商为龙头,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协商、专题协商、视察监督为重点,提案协商、跨区域协商、基层协商、远程协商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新格局。完善“院坝协商”工作机制,聚焦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开展“院坝协商”,助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修订完善提案工作条例,创新推出“一清单、三见面、全闭环”提案工作法,全面提升提案工作质效。以制度创新为履职赋能增效,健全完善政协党的建设、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等工作制度,为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良好制度保障。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有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实施“石榴红”“枝繁干壮”“幸福花开”工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植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3个、教育基地1个,全省示范县(市)8个、示范单位366个,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格局。创造性开展平远片区“三区”建设,打造民族团结“贷、保、杯、游、共同富”系列产品矩阵,“民族团结看平远”工作品牌得到广泛认可。统筹整合13.2亿元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1026个,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生动局面有效展现。争取资金6.45亿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工程511个,不断夯实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基础。
法治文山建设提质增效。制定出台《法治文山建设规划(2021—2025年)》《文山州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等,顺利完成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中期评估工作。压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细化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重点内容指引清单,组织开展现场述法,规范书面述法。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渠道,全面推广公证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最多跑一次”。
巧用村规民约和减负实招,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指导村级完善村规民约,目前全州1016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覆盖率达100%。从减负、赋能、增效着手,制定巩固村级活动场所“瘦身提质”成果持续整治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四条措施等文件,全力推进减负工作,完成规范挂牌事项村(社区)1016个,共摘除3761块牌子、清理规范工作群1524个、规范不应由村级出具的证明事项34项,出台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重点任务清单45条具体措施,已完成41条。
(来源:文山日报)
(编辑:刘虹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