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改革发展看文山丨守正创新 提质增效 全力推动文山文化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01 09:52:5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州委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锐意攻坚克难,全力落实“文化兴滇”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提效率,强化重大改革牵引力、治理效能穿透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而努力。
抓紧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先后印发了《文山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文山州提高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深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持续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全面落实各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向群众免费开放服务政策,推动文山文化大发展。
加大公共产品供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来,全州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演出1654场次,惠及566万余人次;推出“艺心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培训30个门类84期8956人次。目前,全州有博物馆3个,州级、各县(市)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共18个,全州104个乡(镇、街道)、960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城市“一刻钟”、乡村“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正在不断完善。
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化繁荣。全州现有国有文艺院团9个,文艺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显现,共创作舞台剧(节)目1300余个,获全国奖项15个、省级奖项70个。《幸福花山》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项目,荣获全国舞蹈展演最高奖“优秀剧目奖”等多个奖项;民族舞剧《锦绣如歌》获国家、省级艺术基金支持,开展了巡演36场次;坡芽歌书合唱团在俄罗斯索契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金奖,应邀唱响国家大剧院、香港文化中心。
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坚持系统保护、活化利用。全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42项443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项、省级文保单位14项15处、州级文保单位60项、县(市)级文保单位82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83项。35家国有收藏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34499件,其中一级文物16件(套)、二级文物18件(套)、三级文物238件(套)。共有各级非遗项目588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38人,共有省级非遗工坊2家、州级非遗工坊24家、传承示范点38个。组织54个非遗项目(产品)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多彩民族情·普者黑非遗之旅、坡芽情歌·富宁非遗探索之旅入选云南省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砚山县维摩乡凭借彝族刺绣、马关县马白镇凭借壮族音乐舞蹈成功获评“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深化文旅融合,进一步拓展文化交流。世外桃源·壮乡风情体验之旅入选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推出了10条州级主题线路。坡芽歌书系列文创产品通过外交部向国外各媒体进行展示宣传,麻栗坡壮族刺绣精美的绣品被外交部选中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云南民歌大家唱“文山专场”、马关腊科中越民歌会引来八方歌手汇聚景区同台献艺。持续开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文旅促消费活动,国门花山节、坡芽情歌节、普者黑花脸节、农民丰收节、中越民歌会等不断掀起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