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这“山”有“七”迹丨揭秘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29 16:01:27
11月7日
在第十届文山三七节开幕当天
“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在云南特安呐股份有限公司揭牌
该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哪些方面的技术研究?
又将如何带动文山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
听听他们怎么说↓
11月28日下午,云南特安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加强、技术部经理董银松,走进文山州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972面对面》访谈节目的直播间,向大家介绍“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直播中,刘加强首先介绍了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的初衷和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他说,工程研究中心早在2015年12月就已经在石林正式建立起来了,它的承建单位是特安呐公司的上级公司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当时选择在昆明建立,主要是出于对昆明作为省城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效应、仓储物流等多方面优势的考虑。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他们发现中心的核心工作——“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的研究,仍然离不开三七的原产地文山。
“只有在文山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挖掘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够真正实现用科技研究指导三七的种植、仓储、贸易等各个方面蓬勃发展,实现三七全产业链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因此,经过多方的努力,这个工程中心终于落地文山,并在11月7日的时候在特安呐公司揭牌,由三七科技和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中心等多家单位与企业联合共建。”刘加强介绍。
刘加强进一步解释,建立“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初衷,就是为了整合三七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创新资源,打造一个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这个中心主要开展三七种植技术研究、加工技术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新药研发以及三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
工程研究中心以“政府+企业+院所”的形式联建,共建单位包括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文山州农业科学院、文山学院等。“在‘政府+企业+院所’的联建模式中,各共建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专业特长。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政策引导和产业发展规划;昆明理工大学和昆明医科大学等高校则依托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开展三七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文山州农业科学院和文山学院则专注于三七的种植技术和品种选育研究;而特安呐公司主要负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推向市场,及时收集市场反馈,以实现科技研发和市场选择的‘双向奔赴’。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我们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三七产业的发展。”刘加强表示。
特安呐公司立足文山深耕三七产业30年,已成为我州三七产业龙头企业,研制并开发了系列三七药品和三七产品,而通过工程研究中心这一平台,特安呐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又有了新计划。云南特安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董银松介绍,计划继续深化三七的新药研发工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七新药品种;同时还将加强三七健康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正在探索将三七有效成分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创新的三七健康产品,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产品的功能性,更注重其安全性与便捷性。此外,我们也在积极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三七相关的研究项目,以期在三七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上取得新的突破。”董银松介绍道。
做强产业必须做亮品牌,特安呐作为老文山人的记忆,经过30年的沉淀和发展,如今正是厚积薄发的时候。“未来,依托工程研究中心这一平台,我们将在专注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和强度,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三七产品。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参加国内外知名的医药展会和文山州举办的三七节等活动,展示我们的产品和科研成果;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和交流力度,通过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等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我们还将充分利用数字营销策略,通过社交媒体和内容营销等手段,扩大品牌的在线影响力。”刘加强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廖志文)
(编辑:郭韦 排版:陆军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