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砚山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7-30 09:46:56  

凝心聚力抓改革  破题攻坚促发展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擎  谱写砚山事业发展新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砚山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砚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省委、州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把稳改革方向、完善体制机制,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始终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共组织召开县委深改委(组)会议42次,研究部署各类改革任务1955项,完成率91%,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蹄疾步稳、成效凸显。全县GDP从2013年的85.24亿元增加到2023年268.13亿元,年均增长10.2%;2023年增长12.5%,增速排全省第2。

以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图片4.png

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

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破题攻坚,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和园区经济,聚焦“绿色铝”产业发展,做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累计签约铝项目33个,自建成投产以来,累计实现铝产值554.9亿元,铝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推行“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等机制,抓实项目谋划包装,推进项目签约落地;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见面开标+异地评标”、项目落地“全程帮办代办”和“企业承诺+容缺办理”机制,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荣获2023年全省招商引资突出县称号。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创新对外开放机制,2014年以来,共实施国内合作项目535个,实际到位资金850.7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91万美元。

以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图片5.png

“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基地

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扎实推进农民增收一口清。加快构建以“三七”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推进“中医药+乡村康养旅游”模式,以基质蓝莓为重点引领水果产业发展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建设一批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辣椒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域第一,成为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202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82.3万亩,实现综合产值61.7亿元。持续壮大畜牧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率先在全州探索推广动物防疫工作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实现农林畜牧业总产值497.8亿元。成功入围“云南高原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县和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深化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全面完成不动产登记发证省级试点,完成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成果汇交82460宗,颁发不动产权证75896本。全县累计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8家产品150个,均位居全州第一。

以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图片6.png

民族团结一家亲

全力推进平远片区“三区”建设,实施“拆墙透绿”“石榴红”等工程,推出“民族贷”“民族保”等创新举措,获得省政府主要领导“六个特别”的高度评价。全县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3个,认定民族贸易企业34家,民族工作持续巩固。创建一批“院坝协商”砚山品牌,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大稼依社区管理公约等一批探索实践获得国家和省表扬,蚌峨乡六掌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国家村级议事协商试点,被评为“云南省文明村”。建立“互联网+”大数据自然灾害预警预防体系,完善县、乡、村应急执法响应机制。

以改革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持续推进文化强县,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壮族棒棒灯”“彝族弦子舞”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推进目录,“维摩彝族刺绣”入选“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着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内3A级景区从无增加至7个,旅游收入从3.5亿元增长至48亿元。落实省州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具体措施,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创新高中办学模式,引进广东东华中学、建水实验中学联合办学,新增高中学位5100个,学位满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目标需求,高考升学率首创新高。率先在全州建成11个乡(镇)游泳池,学生生命安全切实保障。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搭建“互联网+医疗”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畅通县乡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渠道,基层就诊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被命名为云南省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县、医养结合示范县。

以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图片7.png

听湖生态景观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先之路,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近2年保持全省前列,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建成全省首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形成“户清扫、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先在全州探索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程无害化处理。落实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用薄膜回收利用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全县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自2015年起实现负增长,持续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县级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空气环境优良率、声环境昼夜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及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均为100%。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绿美乡村建设,实施农村户厕改造54659座、公厕530座,建成省级绿美乡镇2个,省级绿美校园1个,省级绿美示范村庄1个、州级绿美村庄430个。砚山产业园区被评定为省级绿美园区、普炭公路和机场公路均评定为全省绿美交通标杆典型示范项目,2023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以改革加强党的执政效能

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全县108个村(社区)1058个村(居)民小组实现“瘦身提质”,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书记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全县1413个基层党支部全部达标创建。率先在全州建立村(社区)干部缴存住房公积金制度,村(社区)干部每月薪酬较改革前提升53%以上。推进“五类干部”工程,优化各类人员招录招聘岗位设置,共储备“五类干部”265名。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州战略和“双顶格”干部管理制度,完善人才支撑体系。坚持一体推进纪律检查体制、国家监察体制、纪检监察机构“三项改革”,构建党委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持续深化“零提示”和“监督预警”长效机制,增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执纪,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探索纪检监察“片区协作”联动机制,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建立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发挥集中、集成、集束监督优势,实现州县联动、镇村一体工作机制,累计开展23轮对341家单位党组织巡察,探索“培训+督查+约谈+考核”的巡察整改监督机制,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来源:砚山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编辑:刘虹 制作: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