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一县守好“两大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富宁之路
发布时间:2022-08-17 09:09:40 阅读 11417
盛夏时节,各种绿植肆无忌惮地疯长。美丽的边城富宁掩映在棕梠、扁桃、小叶榕的绿茵之中。绕城而过的云桂高铁线上,动车来来往往;广昆高速,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奔驰不停。夜幕降临,五彩斑斓的霓虹彩影在普厅河里随波摇曳,市民们享受着这份宁静、和谐。
党的十八大以来,富宁县始终坚持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开拓进取,在应对挑战、化解风险中勇挑重担,在狠抓实事、改善民生中担当作为,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凝心聚力推动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坚决扛起“为国守边疆、为省守通道”的使命,在求变、转型中探索出了一条“固边、强边、兴边”的富宁发展之路。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9.74亿元,增至144亿元,农村人均收入从4644元增至13700元,居民人均从17513元增至35920元,“十三五”末,全县经济总量排名升至全省第57位,在25个边境县中位列第6。
如今的富宁,“防线”更牢,“颜值”更靓,“成果”更好,“结构”更优,“基础”更稳,“动能”更强,处处涌动着蓬勃的生机。
固边,织密防线守牢“两道大门”
富宁县古称“富洲”,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两国三省(区)十县结合部,边境线长75公里,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以来,“守牢国门、守好云南‘东大门’”成为全县43万各族人民的特殊职责使命。
党建引领,“五级书记抓边防”。建立以县委副书记为书记的边境地区大工委,在木央镇建立边境大党委、田蓬镇建立国门大党委,统筹推进边境地区党建引领强边固防工作。优化组织设置,在71个抵边村小组成立党支部39个,在抵边联防所建立党支部30个,建立健全守边固边基层组织体系。整合守边固边的党员力量,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参与到75公里边境线、71个抵边村小组、273个责任段、530个网格中,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始终让党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
压实责任,建立“五级段长”立体化防控体系。实行“五级段长”同守一段边境,守好每一公里边界,县、乡级段长下沉一线,村、组级段长全员一线值守,24小时巡逻管控。制定段长夜巡工作制度,严格实行各级段长、县级挂包单位干部、强边固防驻村工作队员、突击队员包卡点、包边界、包村组和干部包户责任制,搭建县、乡、村、组、户五级网格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多级网格治理格局。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推行“五户联防”“十户联防”机制,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防控体系,让境外人员进不来、住不下、走不远。
完善机制,健全边境联防“五个责任体系”。强化组织引领,着力构建边境联防领导体系。成立强边固防战役指挥部、调整充实县边防委员会,在两个边境乡(镇)成立边防委、设置边防办,在7个抵边行政村成立边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责任落实,着力构建边境联防责任体系。制定“五级段长”挂包强边固防和边境疫情防控责任机制,构筑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边防委统筹管理、军地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协作,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工作格局。强化协同配合,着力构建边境联防工作体系。在两个边境乡(镇)成立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军警民联防联控工作。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构建边境联防力量体系。按照“一二三级所”的标准,配齐配强联防队伍,实行非边境乡(镇)支援边境乡(镇)制度,挂段负责边界巡逻值守。强化运行保障,着力构建边境联防保障体系。印发《富宁县抵边联防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抵边联防所规范化建设,全力保障边境联防所运维经费、联防员待遇、服装装备费等经费。
重拳出击,“打防管控建宣”一体化推进。出台“十个一律”惩戒措施、举报跨境违法犯罪奖励办法,将专项打击整治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以2个边境镇为主战场,其他11个乡(镇)整体发力共同推进,遏制边境地区跨境违法犯罪。同时,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抓手,加强高铁站出口、高速公路、邻省交界村组通道查验力度,牢牢守住滇桂走廊安全通道。加强县域出入管控,常态化开展边境乡(镇)所在行政村及抵边行政村干部群众每周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抵边值守人员、抵边村小组村民每3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每季度开展1次应急演练,全面提高精准处置和科学防控能力。加快推进边境物防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水、电、路、网络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强边固防2.0版具体措施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
强边,夯实基础筑牢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根基
走进边境线上的木央镇大寨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组长刘智国正带领村民在村口铺石修路,粉墙种绿。就地取材的石子、竹片、花草、树桩,在村民们的努力下,很快变成了各种形状的图形,或长或方,沿着整洁干净的入村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门前。
“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要有‘示范’的样子。”刘智国说,近年来,随着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兴边富农”等项目的投入,大寨村抓住政策机遇,彝、瑶、汉各民族和睦共处、团结奋进,获得了美丽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多种荣誉。通过政府扶持、群众集资600余万元,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投劳完成了进村道路、村内道路、入户路的硬化,建成篮球场、活动广场、村民综合活动室、卫生公厕、文化墙、垃圾池和民族特色寨门等设施,先后有23户村民新建了房屋,4户村民进行了特色民居加固改造。现在,全村上下正在抢抓时间,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
产业兴则边民富。大寨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富宁县用好革命老区、边疆民族、乡村振兴、沿边开放、招商引资“五张牌”,全力打造兴边富民和革命老区振兴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着力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富宁县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持续深入实施兴边富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工程,不断深化社会治理,有效维护了边疆繁荣和谐稳定。
聚焦乡村振兴,奋力打造更具特色的锦绣之乡。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大力推进“一平台三机制”行动,做好“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全面落实“五项”帮扶措施,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向135个重点村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416名,统筹涉农整合资金和最高检、上海虹口区、省科技厅等帮扶单位资金2.9亿元,启动建设田蓬上寨、谷拉龙棚等7个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项目,完成洞波安那瑶族特色村寨等巩固拓展项目89个。按照“通高速、建铁路、造码头”,乡(镇)高等级公路应通尽通的思路,启动一批高速路建设,启动乡村振兴道路硬化30条339公里,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聚焦城乡融合,奋力打造更富内涵的大美之城。围绕“一核一圈、二带、三片区”空间布局,加快县城城市风貌设计和高铁新城、“富板”一体化规划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加快“智慧富宁”建设,强化城乡精细化管理。推进集镇“一水两污”项目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加快田蓬、剥隘特色小镇建设,实现特色小镇“从无到有”历史性突破。
聚焦绿色发展,奋力打造更为秀美的生态之地。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生态文明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依托“三区三线”划定,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标世界一流,力争以先进技术装备,实现最低的能耗和排放,高标准建设绿色低碳铝产业园区。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助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创新“生态+”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康养、文化和现代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实河(湖)长制,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成为各族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聚焦群众所期所盼,全力补齐短板,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一批公办和改扩建幼儿园、改扩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得到认定,2个教育信息化案例成为云南省唯一入选全国在线教育应用创新典型案例,中高考成绩持续稳居全州八县(市)前列。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如期建成县疾控中心实验楼、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分级诊疗加速推进,完成全省首例电子医保跨省异地结算,电子医保凭证推广应用走在全省前列,群众看病转诊方便快捷。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6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530人,新增发放创业贷款1.09亿元,发放低保、优抚、残疾等补助救助资金8.49亿元,创业贷款突破亿元大关。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村(社区)体育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女儿如花》《壮绣缘》等一批文化精品深入打造。老龄、残联、史志、人防、档案等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作为全省既沿边又邻海的唯一县份,如今的富宁,跨越赶超“地利已成”。“两高一铁”穿境而过,泸丘广富高速、沿边高速、沿边铁路、国道359、国道219建设正有力推动,《珠江航运云南富宁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通过专家评审,田蓬一类口岸即将建成通关……经过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等多次大战大考的锤炼洗礼,未来的富宁,必定能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兴边,“老区”装上“绿色”发展引擎
富宁县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经历过波澜壮阔奋斗史的革命老区。全县上下紧紧抓住国家、省支持革命老区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关于新时代支持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稳”字当头、“进”字加压、“干”字为要,在全省新一轮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热潮中,为革命老区装上了产业蓬勃发展的引擎。
在富宁县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示范园区内,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的数字孪生平台上,各项生产数据指标实时变化。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工业生产全流程可视化、模拟化,同时可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产出和生产工人的安全。
云南神火90万吨绿色铝材一体化项目落户富宁,创造了云南神火项目30天内从招商洽谈到落地建设、11个月完成挖山填谷、8个月建成投产的“神火速度”。同时,该公司通过创建有色行业及云南首个5G+MEC智能工厂,促进了5G技术在绿色铝产业的广泛应用,构建了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绿色铝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州绿色铝产业集群化发展。
富宁的发展在铝、出路在铝、走出困境在铝。近年来,富宁县围绕打造“中国铝谷”核心区的发展定位,在建成云南神火90万吨绿色铝材一体化项目和新引进60万吨再生铝的基础上,突出绿色铝延链补链强链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重点引进龙头型、补链型项目企业,促成一批绿色铝精深加工项目落户富宁,逐渐形成一条“价值链趋向高端、产品链趋向终端、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高端铝产业体系,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统筹协调节能降碳两项指标,推进神火90万吨产能满产达产,推动云南万泰、屹垚和鑫作铝业项目投产运行,加快绿色铝园区“一路一桥”、供气站、加油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对企业落地入驻吸引力。推进普阳煤矿200万吨产能升级项目进程,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完善边境贸易加工园区、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园区及那谢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业产业发展容量。全力服务保障企业稳定运行,推动一批企业升规纳限,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富宁县坚持以“八角产业引领一产做大,园区带动二产做强,旅游推动三产提质”的思路,努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全面摸清全县八角底数,找准产业发展病灶,厘清产业发展思路,深入开展病虫害防治和低效林改造,抚育改造低产林和防治病虫害27.3万亩,启动实施“一县一业”八角产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八角产业焕发新生机。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油茶、甘蔗、柑橘、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实现农业产业多点开花。
积极推进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纪念园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重点革命遗址遗迹修复修缮工程,依托鸟王山茶园风景区、架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消夏避暑游等养生旅游产品,打造具有红色底蕴、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目的地。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加快高品质酒店、鸟王山半山酒店及特色民宿建设,新植一批绿道花带,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打造处处是景的全域旅游新景象。
(记者:喻传宏 李正红 苏宁 杨白苹)
(编辑:陈慧 排版:尹颖 审核: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