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三七:一棵神草的使命
发布时间:2021-01-15 09:27:26
文山三七,以神草的姿态降临世间,便注定要与文山这方热土结下缘分。细数起来,文山与三七,已有着几百世的情缘。这里适宜的气候山水为她赋能,使三七的神奇功效加持了文山的天地灵气;三七,则带着文山人的心血和智慧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留下文山三七“金不换”的美名。
走过坎坎坷坷,经历大起大落,共享美誉荣耀,探索携手共赢,在自治州的发展史里,三七,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十三五”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三七产业发展,将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列为全州四大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编制实施《文山三七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任务和措施,高位推进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三七全产业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到“十三五”末,文山三七产业已形成集三七标准化基地、原产地交易市场、精深加工、科技研发、行业管理为一体的,与三七中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较为完善和配套的三七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成为其他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定规范建基地,确保文山三七原料供应地位
三七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只有在北纬23.5度附近、海拔1200米至2400米、无严寒酷暑的文山种植出品的才是品质最佳三七。然而多年来,三七产业工业化进展慢、无序种植、连作障碍、掺杂使假、本地企业小弱散乱等等因素,使得文山三七声誉严重受损,价格大起大落,发展面临困局。
为深入挖掘三七内在价值,做大做强三七产业,历届州委、州政府都高度重视三七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州成立了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三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相继出台《关于推进三七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颁布实施《云南省文山三七发展条例(修订)》,高位推动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了三七全产业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文山三七产业发展规模和格局得到大幅提升。
创建了发展新载体,实现了产业宣传与发展双推进。由三七种植、加工、流通、科研和相关单位的法人、自然人自愿结成的行业自律组织,于2004年9月成立了“文山三七种植协会”,2007年变更为“文山三七产业协会”,促进会员之间的生产经营、种植、加工、流通、科研的合作交流。并在第五届三七节活动期间:一是成立了文山三七产业联盟,召集州内外共31家企业、合作社加入三七产业联盟,力争在加强产业信息沟通、搭建信息平台、扩大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员之间资源优化互补,以及在三七种植集约化、初加工集约化、仓储集约化上探索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二是成立了文山三七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和召集州内136家三七基地企业、合作社、七农,力争形成一个技术有支撑、市场有保障、管理有团队、业内有影响,集三七育种、基地建设、市场营销、技术和物资配套等种、产、供、销一体化的实体组织,带动和规范三七种植业发展,增强文山三七种植技术优势和三七原料的市场话语权。三是成立了文山三七拍卖中心,不断探索三七市场新业态、新模式、新渠道。四是上线了文山三七官方旗舰店,力争整合州内三七加工企业力量,形成合力,为电商平台提供来源正宗、质量保障的优质文山三七产品,净化文山三七电商市场。通过不断创建三七产业发展新载体,借助宣传的力量,推进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州已形成三七基地企业和合作社近70户。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公司、云南七丹药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文山高田三七种植产业基地有限公司、云南天士力三七药业有限公司、文山三七联合社等为代表的一批外联市场、内联基地的基地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加快了三七种植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程,确保了文山州作为全国最大的三七原料供应基地的地位。
强企业拓市场,形成国内最大原料交易集散中心
“土豪,请把你的土带走。”多年前,在文山城北的三七交易市场出现的这条横幅至今仍被人传为笑谈。每年11月左右,三七采挖上市季节,三七交易市场附近总是要持续很久的脏乱差以及交通拥堵,市场附近居民不堪其扰,于是在路边挂出这样一条横幅。七农及三七老板中,资产上千万、上亿者不在少数,每天,他们拉运三七来交易,总是带着一包土来,扬着一阵灰走。虽然谈的是几百万上千万的生意,却很难让产品、市场、交易者的形象“高大上”起来。“把你的土带走”,说的不仅是采挖三七时带进城的土,更是在嘲笑三七从业者的土气。
三七是我国医药界公认的战略资源,“土”的形象,与“金不换”“南国神草”的美名形成强烈反差。整合资源、加速创新、塑造名牌,成为三七产业必须攻下的“高地”之一。
“十三五”期间,我州积极培育壮大加工企业,形成一批三七骨干企业,企业群体得到壮大,规模和实力得到提升。全州纳入统计的三七加工企业22户,规模以上企业12户。其中,获得国家、省、州认证龙头企业12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6户,GAP认证基地企业2户,GMP认证加工企业16户,新三板上市企业2户,省级著名商标认证企业7户;云南七丹药物股份有限公司2019、2020连续两年获得云南省“十大名药”第一名。加快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建设,基本完成首期4平方公里的配套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以三七科研、加工、交易、展示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成为支撑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以三七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招商引资,新引进一批产值上亿元的三七加工企业落户园区,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群体和规模,提升了产业精深加工能力。
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市场地位开始显现。先后建设了三七国际交易中心、鲜三七交易市场等项目,推进三七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逐步构建了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市场平台和体系。文山三七市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三七原料交易和集散中心。目前,全州三七流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545户,获得GSP认证流通企业5户,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注册的文山三七网店初步统计达3800余家。在全球五大洲共计120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国际商标注册,现已完成57个,为三七产业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推进三七“三标”联用,全州共有23家企业获准使用三七“三标”标识,有36家获准使用文山三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文山三七”地理标志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有46家获准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有26家获准使用国家中药材(文山三七)流通追溯体系标识。成功将文山三七分别申报成为云南省级、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强科技立法规,三七开发空间领域进一步扩大
美国康州科学院院士、中药全球化联盟主席郑永齐曾这样说三七:“如果不能把这么珍贵的一棵草推向全世界,为人类健康服务,那就愧对这个品种,愧对‘中药全球化联盟’这个组织!”
据统计,全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中成药生产企业1430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35家,三七产业年产值近千亿元,开发三七中成药产品涉及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眼科及皮肤科等用药,几乎囊括了目前医药产业中的所有剂型,以三七为原料的加工生产企业占全国中药生产企业的八成以上。全国有名的云南白药、复方丹参片(滴丸)、血塞通系列、漳州片仔癀、东北红药等均以三七为主要原料。但在如此多的三七产品中,多数产品仍属于三七原料的简单生产销售,或以三七为辅料进行产品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屈指可数。
2016年初,国家编制实施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以及《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为三七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2016年1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云南省三七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全省三七千亿产业的目标,为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撑,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8年9月,文山州委、州政府出台《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山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修订施行近十年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三七发展条例》。2020年6月1日,新修订《条例》开始施行。
为一棵草专门立法修法,三七成为全国就单个中药材品种进行立法规范发展的先河。在政策法规的“围观”下,三七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设了文山三七创新科技示范园,形成集科研攻关、培训和成果转化、技术和标准输出以及展示和观光为一体的三七研发平台。大力开展科研对外交流合作,成立院士或专家工作站共9个,为提升三七科研能力和水平创造了条件。建立了规模100余亩的三七种质资源圃与育种扩繁技术研究基地,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种质评价技术体系和三七杂交育种体系,成功选育出一批新品种。三七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1项,开展并通过三七总皂苷GRAS(公认安全使用物质)美国FDA认证通过,标志着三七总皂苷产品质量及安全性得到了国际认可。同时,2020年《中医药 三七药材》等13项标准获2020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完成了三七花、茎叶以及须根特色食品申报,将三七花、茎叶、三七须根纳入地方特色食品进行开发管理,三七食品开发的法律障碍将逐步化解,三七开发的空间和领域进一步扩大。
相继健全了质量标准体系。已制定和实施了30余项质量和技术标准。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5项、地方标准27项。初步形成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州级地方标准的系列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了三七标准和法规保护体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医药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加明确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为我国未来十五年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成为国家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确定了推进八大重点产业发展和打造“三张牌”的战略部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大力支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旨在把云南建成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
文山州境内,三七、滇重楼、砂仁、八角、草果、石斛、滇黄精等道地药材产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尤其是三七种植历史悠久,产品道地性突出,品质优异,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并形成了“文山三七”的区域品牌。“十三五”以来,文山三七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和配套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已成为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中资源最丰厚、基础最扎实、前景最看好、市场最广阔的重要产业,在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更成为文山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全州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预计实现综合总产值220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十四五”开启,已擘画好发展方向;2035年远景目标已确定,前景可待未来可期。新征程的路上,文山三七将被倾注更多心血,被寄予更多厚望,她肩负着为自治州发展助力加速的新历史使命,她以一株神草的姿态,将引领着文山州中医药产业实现千亿元目标!
(记者:梁丹)
(编辑:李云淑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