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8000亩!平坝“药园子”初具规模
发布时间:2021-03-08 16:44:23
近年来
文山市平坝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环境优势
重点发展重楼、三七等中药材种植产业
让中药材产业规模化
群众增收也有了新渠道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增收
眼下正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在文山市平坝镇杜孟村,一个个山头上除了生机勃勃的树木,还有中药材种植大棚一个连着一个,一眼望不到头。在这些大棚内的中药材大多是2020年9月至11月新增扩建的,放眼望去播下的种子还未见新叶冒出土壤,而这些地里栽种的正是重楼。
在文山高顺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的中药材基地内,前来务工的群众有的忙着给新种植的重楼施肥,有的忙着修补大棚的漏洞,还有的忙着修建基地水池,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据该公司的基地负责人赵昌健介绍,公司于2020年8月正式成立,成立之后由于重楼市场行情稳定,也在之前栽种300多亩重楼的基础上,扩建到了1000多亩。“去年大果就是每市斤90元左右,种子在每市斤100元左右,现目前主要的也就是市场还算比较稳定。目前,我们要到4年以后才有收入。”赵昌建说到。
随着栽种的面积增加,基地里的用工量也随着增加,对群众来说,不仅自家土地得到流转可以收取地租钱,还可就地打工增加收入。来基地务工的平坝镇者安村新发寨村小组村民何元亮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说:“我年纪大了,外出务工也不好找工作,家里的地也租出去给别人种菜。现在在基地工作就是做做拔草、打药的活,不难,跟干农活差不多。我家两口子一起在这一年能挣6万元,很不错了。”
据了解,该公司栽种1000多亩重楼,基地在用工量需求大的时候每天可到300至400人,需求量小的时候每天也要4、50人,而且均优先本地群众就近务工,每年仅用工费就要支出200多万元。
紧挨该公司基地的还有文山云发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地,该基地管理人员杨立江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前面几年栽种有苦参、黄精、重楼,这一两年主要是重楼,当时有400多亩,今年栽种了300多亩。合作社和农户租地10年,租金5年一付。“结合往年中药材行情来看,重楼市场价格稳定,所以今年相对其他中药材来说,重楼栽种的面积也较多一些,有240亩左右。”,杨立江说到。
该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以600至1000元每亩租地流转平坝镇杜孟村上寨61户农民土地,让当地农民出租土地创收;同时每月雇佣周边村寨劳动力在基地做临时工,每天80元的工钱,每月需要近600个的用工量,让当地村民用劳动力创收。目前,该合作社有社员168人。合作社现有种植基地5个,种植面积达3200余亩。在文山市平坝镇杜孟村上寨建有三七及濒稀中药材种源繁衍基地近1000亩。“十三五”期间,合作社计划在平坝镇将濒稀中药材种源繁衍基地发展到1200亩,新吸纳发展社员500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标准化中药材培育种植基地5000亩。
据了解,平坝镇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杜孟村为中心点辐射带动小坝子、者安、平坝、石洞门等周边村发展的种植模式。主要种植品种以三七、重楼、黄精、白芨为主,截至2020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0亩,重楼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位居全市中药材种植榜首,已凸显在中药材种植上的主导地位。种植主体也发展成为主要由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组成。今年,平坝镇将结合现有的基础,建设中药材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园打造平坝“药园子”,形成稳扎稳打的发展趋势,逐步壮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农增收致富。
(记者 李沅璟 文山市融媒 王采霞)
(编辑:郭韦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