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小县城办大教育,西畴县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
发布时间:2024-08-08 10:48:06
西畴县曾经石漠化严重,生存条件堪忧。这个一度被称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该怎么实现“美丽蝶变”?西畴县委、县政府坚定选择了教育。
2010年实现国家“两基”验收,2017年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每一步铿锵步伐的迈出,凝聚着几代教育人的信念、汗水和智慧。民心所向,政之所往;民之所愿,政之所行;众望所归,政之所兴。如今,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西畴教育正迎来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大步迈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群群教育人正厉兵秣马,大干快上,“小县城办大教育”的美丽故事正在被传颂。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教育发展大旗扛稳扛牢
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云南省委王宁书记强调,教育不举,云南不彰;教育不振,云南不兴。2023年,云南省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要求实施好强党建推进立德树人提升行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行动、基础教育强师兴校行动等8个行动,最终实现“一年有起色、两年有成效、三年进入西部先进行列”。2022年,文山州委、州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五个优先”教育发展要求,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2023年提出实施“教育兴州”战略,与“工业强州”战略共同形成双轮驱动,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中央到地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充分保障。面对机遇,西畴该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西畴该如何破局发展?“办好畴阳人民向往的优质教育”迅速提上日程。2022年,西畴县召开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瓶颈,明确教育发展方向、目标、路径和保障,先后出台《西畴县党政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县属学校教育工作制度》等6个文件,配套实施相应的制度措施,一张西畴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
“要凝聚共识,深化改革,全力推进西畴教育高质量发展。”西畴县委书记在调研教育中明确要求。这只是西畴县“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的缩影,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议教会议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难点堵点问题已成常态。为落实“教育兴州”战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教育兴、西畴兴”,近年来,西畴县蹄疾步稳,先后出台《西畴县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任务分解方案》《西畴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共同协商、专业研讨、互促共生的教育创新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教育的发展等不得、慢不得、缓不得。”2025年,西畴县将迎接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西畴教育将迎来新跨越,教育发展的大旗必须扛稳扛牢,更需在思想上“破冰”,在行动上“破题”,在发展上“破局”,把问题找准,把措施摆实,把难题攻破。
西畴教育人已快步走在路上,不待扬鞭自奋蹄。
民之所愿,政之所行,教育发展沃土深耕厚植
“一个‘地无三尺平’的小县城,却舍得把840亩的黄金地块划拨来实施教育项目……”多年前,各级媒体纷纷报道,高度赞誉西畴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教育的“慷慨”,所报道内容并非空穴来风。
外人看来如此的无私和慷慨,源于西畴县委、县人民政府看到了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以及“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的大气魄。“对教育工作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再怎么投入都不算多”的誓言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印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西畴县第三幼儿园正在举办“颂歌献给党·童心唱中华”主题活动,孩子喜笑颜开,用美妙稚嫩的歌声演唱着一曲曲动听的红歌。
距离西畴县城35公里的董马乡么铺子村么铺子幼儿园同样如此。2020年以前,么铺子村是董马乡唯一没有幼儿园的村。为了让山村幼儿享受同等教育的目标,西畴县投入资金100万元修建了能够容纳50名适龄幼儿就读的教学楼,美丽的教学屹立在村子中间,成为该地的“显眼包”。“这么偏远的小山村,能有办得如此好的公办幼儿园,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么铺子村的村民纷纷表示。
“教育改革成果要惠及到千家万户,优质资源要向偏远地区延伸。”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5000万余元兴办“山村幼儿园”65所,在全州率先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普惠率达到100%,农村学前儿童入园远、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可谓是每一分钱都真正地花在“刀刃上”。“我们住上了新宿舍,在这里学习和生活很幸福。”鸡街中学七年级学生王家香脸上有了笑容。鸡街乡是西畴县人口较多的乡镇之一,学校办学设施不完善,学生住宿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今年春季学期,该校的食宿楼建成投入使用,1200余名学生吃住问题得到解决。
西畴县思源实验学校是新建学校,有学生2100余人。走进校园,现代化气息迎面扑来。“城镇挤、农村弱”一直是困扰教育发展的问题,社会颇有怨言。“民之所愿,政当所行”,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一座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合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成了“过去式”。据悉,近三年来,西畴县教育支出16.84亿元,实施项目15个79646.48平方米,教育支出连续多年“霸榜”全县财政支出第一项。
硬件“上分”,“软件”也得“上分”。西畴县牢牢抓住书记校长是教育“第一关键”,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学生是教育“第一主体”的“三个第一”,花足力气,下足硬功,全力推动发展。县管校聘如火如荼开展,3000余名教师参加县管校聘改革,190余名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优质师资不再是城区独大,山村学校也能实现名师汇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选人用人机制“真刀真枪”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88人,评审认定一至五级校(园)长553人,一批批“源头活水”注入教育;教师培训全覆盖,教师每年人均培训2.2次。
“一中”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认领“一中”改革责任,教育书记、教育县长亲自抓,一中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成绩令人侧目。如今,西畴县正实现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义务教育正在向优质均衡迈进,高中教育稳中向好,职业教育提质发展,人民群众更加坚信“自家人能办好自家的教育”。
众望所归,政之所兴,办出有温度有厚度的教育
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都是回到育人上,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学得好”已成为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无上追求。
“我们这一代人深知生活的苦,绝不能再把这样的苦‘转移’到孩子身上,更不能出现学生因贫失学。”全县全覆盖建立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五个学段“奖、免、补、助、贷”多位一体资助体系,做到应助尽助。三年来,资助各学段贫困家庭和困难学生2.4万余人,发放资金9222.9万余元。
“每顿饭菜都很好吃,菜品也多。”新马街乡坪坝小学五年级学生李能帅边吃饭边回答。远在法斗乡的脱皮树小学正在按照周菜谱烹饪食材,那天中午学生将吃到青椒肉丝、番茄炒蛋和冬瓜排骨汤及煮素青菜。丰富菜品的保障离不开营养餐改善计划,三年来,全县投入营养餐改善计划资金达6700万元,惠及学生6.86万人,学生“吃饭”问题得到全方位守护和保障。
西畴县因发展地域受限,较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已是不争的现实,孩子的管护怎么办?别担心,154个“少年儿童之家”、76个“爱心加油站”定期开展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1278次9500余人,学校还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一连串的数字背后,一座座“连心桥”飞架留守儿童心头。
如何让学生想念学校,让教师成为孩子假期“最想念的人”?以“学习+体验+实践”形式开展劳动教育;采取“走班制”、菜单式、“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三年来,惠及7万余名学生;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能力提升项目,学校教学网络100%接入云南省教育专网,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达100%,学生在学校也可以“触摸”到大千世界。
如今,随着数字化教育的到来,西畴县正在全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让边疆小县城更快地融入教育大世界,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接触外界的重要窗口,为其插上羽翼,向蓝天飞翔。
办有温度和厚度的教育,源于每一位西畴教育人心中有民,为民担忧。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西畴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征程上,西畴教育弦歌不辍,步履铿锵,办出更加公平、更具质量、更有温度的畴阳人民向往的优质教育指日可待。
(来源:西畴县教育体育局)
(编辑:李娟 排版:冯明兰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