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发布时间:2024-12-13 10:42:19
12月12日下午,文山州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972面对面》继续推出“党建强 发展强”系列访谈,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嘉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利明、教务科研处教师李金蔓,走进《972面对面》访谈节目的直播间,讲述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如何把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学校工作提质增效的“硬支撑”,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开办10多年来,为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
直播中,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嘉俊首先介绍学院的概况和学院党委的建设情况。“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学生11600多人,教师400多人。设有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中医康复、汽车制造与维修技术等42个专业。2009年,学校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党委。党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7个部门;设有6个党支部,现有师生党员91人,其中教职工党员76人,学生党员15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不忘初心的根本任务。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利明介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切实加强了思政课建设。
“一是深化思政课‘一把手’工程建设。每学期,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带头讲思政课、讲形势与政策课,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二是深化‘三进’工作落实,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建设在线课、微党课、宣讲课等课程,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的课程群,与其他思政必修课程相互关联、有机融合;三是深化思政课主阵地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通过加强研讨交流,努力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四是深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五是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结合专业特色,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开展校企、校地、校校合作等,将思政课有机融入各类课程及活动中。”张利明介绍。
为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学分制改革和“1+X证书”制度,教务科研处教师李金蔓解释,学分制改革是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制定学分互认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将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相应学分。学院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改革和制度的实施,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效。成功获批立项的省级教科研项目20多项,获批药学、学前教育、供用电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专业等省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7个,建立大师工作室1个(文山州首席技师‘周国民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汽车发动机维修用自由升降辅助装置’)。12名教师获得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6个团队获得优秀教学团队、2人获得优秀管理者表彰。”李金蔓说。
刘嘉俊表示,在学院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中,党委、党支部和党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党委要发挥把方向、保大局、促落实的作用;要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改革的正确方向;要保证意识形态等安全,要引导和推进规范办学,要积极支持和推动专业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现代学徒制实践等。党支部要发挥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作用,在改革创新中起到统一思想、组织动员、总结经验、推动落实的作用。党员同志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敢想敢干、敢作敢为、走在前面,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各行各业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围绕我州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引领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全州产业发展培养输送了很多的产业人才。
“2024届毕业生1404人,截至目前,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9.81%。从事的行业涉及教育、卫生、绿色铝、汽车修理、餐饮、建筑工程等多个行业。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30%以上。”刘嘉俊说。
(记者:廖志文)
(编辑:刘虹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