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砚山白沙湾片区发展杂交玉米650亩,每亩助农增收1854元

发布时间:2018-05-28 08:19:47   阅读 10840  

   初夏,走进砚山县维摩乡普底行政村白沙湾村,一股绿浪扑面而来,只见村子周围的田间地头都栽满了杂交玉米,一株株玉米在夏日阳光里长势喜人,在微风吹拂下点头哈腰,似乎在欢迎记者的到来。

  据了解,玉米制种产业已经成为维摩乡山区里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以前村里没有什么产业,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传统种植一些玉米、水稻和辣椒,每亩土地的产值只有四五百块钱,收入很低。”见到记者,白沙湾村小组组长代朝杰乐呵呵地说,现在有了玉米制种这个产业,栽种以后收效不错,亩产最高产值可达到3800元,最低的也有1700多元,村民们的收入一下子提高了不少,玉米制种产业成为了白沙湾村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白沙湾村是维摩乡较为偏远的贫困村。2013年,维摩乡把玉米制种产业作为该村的一项新型产业,如今,发展玉米制种产业,专门卖种子,依靠种子脱贫致富,已成为白沙湾村脱贫致富“新路径”。由于这里具备良好的气候条件,白沙湾片区成为砚山县东南亚玉米研究所指定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在脱贫攻坚中,砚山县依托东南亚玉米研究所,把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实施富民增收工程作为产业脱贫的重点来抓,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小种子、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带动了大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山区农民依靠玉米种子鼓起了腰包。

  “村民们按照企业的要求制种,不用考虑市场,每亩纯收入有两三千元,有了这样的产业,咱们贫困户脱贫真有盼头了。”白沙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何仕刚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发展玉米制种产业以后,经常有专门的农技人员下来地里进行技术指导。2014年,何仕刚大胆试种了两亩杂交玉米种子,见效果很不错,他又租别人的6亩土地来扩大规模,现在每年纯收入有2万多元,他家的住房也由过去的小土房变成了砖混房,他逢人便夸:“别看种子小,却是我们致富的‘金元宝’。”

  和何仕刚一样,今年6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文跃也栽种了4亩玉米制种,每年的纯收入可达1万余元。“以前栽种玉米和水稻一亩收成只有300多元,这几年发展玉米制种这个产业后,现在的生活和原来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望着自家这片绿油油的杂交玉米地,王文跃欣喜地说。

  据了解,如今,维摩乡的白沙湾片区已有白沙湾、兴隆两个村小组发展杂交玉米制种650亩,涉及农户16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公司收购价为每公斤9元,每亩平均单产206公斤,老百姓通过玉米制种产业每亩可增收1854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为契机,在扩大玉米制种面积的同时,引进马铃薯和蔬菜等新产业,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脱贫增收致富注入新的动力。”维摩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赵仕才告诉记者,今年维摩乡已引进马铃薯和花菜产业给农户种植,季节上实行春夏种植玉米,秋冬季节种马铃薯或蔬菜,以此来更好地推动白沙湾片区群众脱贫致富。

(云南日报社记者黄鹏 通讯员李兴伟)

(编辑:郭韦)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