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农民周德朝的鸽和梦

发布时间:2017-08-28 11:31:22   阅读 10000  

  在西畴县鸡街乡太坪村委会,人们熟知的养殖有养猪、养牛或养蜂,对门村小组的农民周德朝“另辟蹊径”,专门搞起了肉鸽养殖。近日,记者慕名来到周德朝家的肉鸽养殖点:一处简易整洁的养鸽棚似乎在告诉人们,这是他这个新时代农民的新事业。

 

 周德朝在喂鸽子  

  离周德朝家的鸽棚还有十多米远,就能听见里头传出的咕咕声。这是一个长30米、宽7.5米的简易棚,一头分布着5排长长的鸽笼,分成很多小格,每个小格安置一对鸽子。每一对的小窝里或是母鸽刚下完蛋,或是已经有三五只雏鸽嗷嗷待哺……打开笼子,雪白的肉鸽扑棱着翅膀上蹿下跳。另一头安置着鸽食,还有孵蛋的机器正在运转。周德朝和妻子正在给鸽子喂食。据悉,这项工作多在每天早上八九点和下午四五点开始,即便是他们这样技术娴熟的人,单人喂食也需要两三个小时。

  听闻周德朝家2016年养鸽的毛收入有十多万元,人人称赞,却鲜少知道他的养鸽经。据了解,早在2001年,25岁的周德朝领着妻子离开家到广东茂名的养鸽场,以打工的名义学技术,每人每月工资300元。此后十年间,周德朝凭借自身勤奋好学爱钻研,逐步从一无所知的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员,到2012年时月工资超过了四千。周德朝迎来事业快速上升期,眼看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越过越好,岂料,病魔悄然降临到他身上。他这一病,生活重担可就全压在了妻子刘道英身上。没多久,一家人不得不选择返乡。

  在老家治了两年病仍未断根,想再出门打工是不可能了,可生活还得过下去。2014年,脑光机灵的周德朝决定依靠老家的山水和气候优势,重操旧业——养鸽。1000多对2000多只种鸽是从广州买来的,运到西畴老家,鸽子钱加上运费花去6万多元,笼子、盖棚子又花去5万元左右,鸽子养半年时间才下蛋,再加上鸽食和消毒、防疫等各项支出,总共投入十七八万元才开始有点儿产出。

    鸽棚一角

  “鸽子下两个蛋就开始孵,18-20天能孵出雏鸽。如果鸽子孵,要一个月后才会再次下蛋。如果用机器孵,每间隔12天又会下蛋。”周德朝介绍,自从有了孵蛋器,每天不断有蛋放进去,也不断有鸽孵出来。鸽子不喂饲料,喂的是未经加工的玉米、麦子、豌豆粒等,长到一个月左右体重基本长定,就可以上市了。如今,他家的鸽子养殖规模达到了2000多对5000多只,每天消耗400多斤玉米,单日可以出栏二三十只。夫妻俩分工明确,刘道英负责养殖管理,周德朝跑销路,养出鸽子主要批发给文山州内的农贸市场商贩,价格为20元一只。仅2016年,他家养鸽的毛收入就有十多万元。两轮摩托车换三轮,再到四轮的微型车,还盖了新房,周德朝家的变化很大。

 

周德朝和妻子正在抓可以出栏的鸽子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可周德朝不这样看,他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谁掌控资源谁就能说了算,养鸽只有抱团闯市场,才能实现共同致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当地寻找合伙人组建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一方养鸽业发展。如果资金方面能够获得政府扶持,他的目标是把种鸽增加到6000对左右,日出栏500只以上。届时,还能够提供一些岗位给周边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希望周德朝的养鸽事业越做越大,也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记者侯佑琴 杨文斌)

  (编辑:熊明刚)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