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记者蹲点日记】边境苗寨飘来“龙井”香

发布时间:2018-06-20 23:41:31   阅读 10410  

  丘峦起伏,远山如黛,云雾缭绕,阡陌交错。这里是马关县都龙镇东瓜林村委会韭菜坪村小组,与越南山水相连,距离国家级都龙茅坪口岸只有数公里。韭菜坪村88户村民全部是苗族,其中有35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地处边境山区,村民长期以来都是日作而出,日落而息,靠栽包谷、水稻等维持生活,经济来源单一,产业发展缓慢。 

 

  但是,记者最近来到韭菜坪村,却惊奇地发现,在这样一个偏僻落后贫困的苗族小山村,竟然出现了规模化种植的龙井茶园,而且茶叶远销江浙一带,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眼前这种茶叶就是韭菜坪村民们种出的龙井茶,学名叫“大佛龙井“,大佛龙井是新昌县主要名茶品种,为中国名茶三珍,1995年荣获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唯一的金奖。该茶选择县境高山无公害良种幼嫩芽叶精细加工而成。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茶叶感官审评报告”中称“新昌大佛龙井茶”,经检验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形似碗钉,色泽嫩绿鲜润,滋味鲜醇甘爽,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匀齐,品质优良,属浙江龙井茶中的极品,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那么一个中越边境的苗家山寨,怎么会和千里之外的浙江龙井茶扯上了关系呢?这就要归功于村里25年前远嫁浙江新昌县的王富菊。那里家家户户种茶叶,卖茶叶,生意很是红火,但是新昌由于开发较早田地少。王富菊回家探亲的时候,就发现,韭菜坪村常年云雾缭绕,山峦叠翠,空气负离子高,气候环境很适宜种植茶叶,而且村里的山地丘陵也比较多,正如她所说:“之前回家看到很多地撂荒,再次每年回来看到这些地还是撂荒,心里就觉得很可惜。” 

 

  2010年,王富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从浙江带了2000株龙井茶树苗回来试种,没想到,两年过去,茶树长势不错,不仅采摘期早于浙江两月,而且品质尚佳。烘炒出来,色香味形都不逊于浙江本地的“大佛龙井”。 

 

  于是,2015年,村民们开始陆陆续续跟王富菊学习栽种龙井茶,每株苗6角,先赊种,有收益后再付苗款,一般栽种一年后就可采摘,王富菊根据青茶品质优劣,按照50元一市斤的收购价向村民收购。就这样,千里之外的江浙龙井茶在云南边陲的苗族村寨扎根下来,给一户户村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39岁的残疾苗族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朝林,是韭菜坪村最困难的村民之一,十多年来一直居住在仅有十多平方米的石棉瓦棚屋。虽然去年在党委政府帮扶下,盖起了新房,但是一直没有钱搬进去。2017年他栽了4亩茶叶,杨朝林第一次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今年夏天有望搬进新房。 

 

  为了更好地发展茶叶产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韭菜坪村于20179月成立了韭都露珠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有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成员统一购苗,规范种植,统一销售。同时,王富菊也在本地建起了40万株规模的茶叶育苗基地,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提供了种苗保障。 

 

  又是一年龙井飘香时,随着韭菜坪龙井茶陆续开采上市,站在山顶茶园,展望未来发展, 80后的韭菜坪村村小组长王友辉踌躇满志:“下一步,将继续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将茶叶面积扩大到1000亩,切实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家致富,以此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全村按时脱贫指日可待。” 

    

  (刘瑞 张继庄 卢朝学)

(编辑:曾炜)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