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记者蹲点日记】仓房村的“大管家”
发布时间:2018-06-20 23:47:36 阅读 10332
编者按:当前,我州的脱贫攻坚进入了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无数像康礼方一样的普通基层干部,顾不上家,顾不上亲人,顾不上休息,为了贫困户的美好生活,日以继夜,早出晚归,奋战在扶贫一线。他(她)们,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人,他(她)们,才是当前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主任,帮我看看这家,家庭人口状况有没有变化?”
“哦,我看看,他家在中寨村小组,儿子在文山学院读大学,有一个姑娘今年马上就要嫁出去了!”
——“主任,这家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对不对?”
“对呢!他家只有两老,儿子在监狱,家里缺劳动力”
……
仓房村委会主任康礼方(左一)
1993年,年轻的康礼方被当时的仓房村公所聘为文书。据康礼方回忆,初进村公所的他,不熟悉业务,不了解村里情况,面对工作一筹莫展。经过反复思考,他采取了一个笨办法:就是走遍所有的村村寨寨,熟悉每家每户。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仓房,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民房均为破旧低矮的土房,道路都是狭小的泥土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面对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康礼方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24年。
24年间,康礼方几乎走遍了仓房村委会16.88平方公里的土地,12个村小组的地形特征、道路情况及400多农户家庭情况,他都了然于心;甚至连每户村民的房屋位置、家里人口、从事什么工作……他都一清二楚。就这样,康礼方用脚印在心里描绘了一张清晰的仓房地图;24年来,他和同事一起解决了一户又一户家庭的实际困难,调解了一桩又一桩纠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群众建立起了深厚感情。凭借着务实的态度、厚道的为人和熟练的业务,1998年,康礼方被聘为村长并兼任文书,“村改委”后的2013年,他当选仓房村委会村主任至今。
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正式启动。仓房村委会有1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任务较重,康礼方变得更忙碌了。为了准确掌握农户情况,他带领工作队员没日没夜走村入户调查,有时同一个村一天内要来回跑上两三趟,通常都是白天走访,晚上写笔记,分析农户贫困原因、研究帮扶对策,挑灯夜战至凌晨是家常便饭。
他曾无数次路过家门口却无暇进门,更不用说帮家里人分担家务事了。为此,家人也时常埋怨,而他能做的就是解释,无法解释时就低头沉默!这些年,看到其他人通过外出打工、发展产业,盖起了新房,买了汽车,过上了好日子。而自己成年累月忙工作,忙扶贫,康礼方觉得挺对不起家人,也曾想过出来做点别的,改善一下家庭条件,但一回到村委会办公室忙起来,又忘了。
在走访的过程中,康礼方了解到上仓房村小组的侯应芬,考取大学却因为家庭贫困打算放弃学业。康礼方深知寒门学子的不易,为了帮助她圆大学梦,他和村委会干部商议,先后筹集了3.5万元资助侯应芬顺利完成了学业。从2014年至今,康礼方和同事们通过筹款资助的困难大学生已达6人,有的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在康礼方和他同事们的努力下,2017年底,仓房村已有71户314人脱贫。但全村扶贫任务依旧繁重,还没动工的25户农改房、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一直让康礼方很头疼。由于村委会的事务实在是太忙,我们对他的采访断断续续,后来只能匆匆结束。在采访最后,记者问康礼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的回答朴实、简单而令人心酸:“等群众全部脱贫,精准扶贫工作结束了,回家踏踏实实睡一觉……!”
(刘瑞 张继庄 卢朝学)
(编辑:曾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