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记者蹲点日记】一个父亲的愿望:希望她过得比我好!
发布时间:2018-06-27 15:45:08 阅读 11242
4岁的小慧怯生生地躲在柱子背后,一边往嘴里塞土豆片,一边警惕地注视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此时,她的父亲韦多荣正在养殖场的猪圈里忙碌。
“这头是正月二十七买的,差不多7月初就要生了!”韦多荣喜滋滋地看着圈里的这头母猪。“旁边这头是农历二月初二买的,估计是新历的8月份生。”他弯腰看了看猪圈上挂着的一个小纸片,转身告诉记者。韦多荣是西畴县董马乡锅地塘村委会岩洞村小组的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头母猪是他今年年初买的育种母猪。
韦多荣今年10月刚好四十岁。他年轻时候就外出闯荡打工。2004年,在蒙自搞建筑做钢筋,被机器砸着脚背,四个脚指头被砸烂,费尽周折医治才保住脚,家里也因此差不多倾家荡产,由此陷入困境。2008年,韦多荣去深圳一家屠宰场打了两年工,通过网络认识了现在的爱人。于是回家结婚生子,在家附近打点零工,栽点包谷,搞点小养殖,但始终没有摆脱贫困。
2014年,韦多荣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帮扶下,他在破旧的土坯老房子隔壁建起了砖混新房,居住环境有了保障,但是一直没有钱来搞产业。恰好在这个时候 ,一个矿产公司征用了他家的部分地,补偿金4万多元。同时,西畴针对每家建档立卡户,有5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手上有了本钱,不甘贫困的韦多荣有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家里有三头牛,有几头猪,门口又有一块空地,于是我和家里人商量,干脆在家门口整一个养殖场。”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说干就干!韦多荣马上清理家门口的空地,采用空心砖、彩钢瓦和钢架,盖了一个高4米,占地140平方米的小小养殖场。“钢架和瓦花去14600元,空心砖花去4000多元,请了小工来盖房子,工钱花了3000多元。”韦多荣还专门去昆明采购了特制的养殖钢架。
“村里有些人拿了土地补偿,每天一百,两百的,就去街上吃喝玩乐,没几天就花完了。我觉得,做这个养殖要稳妥一些,长久一些,不能坐吃山空。”韦多荣67岁的父亲韦尔明一边和记者说话, 一边查看刚刚建好的蓄水池。蓄水池是依据西畴县的政策补助修建的,每户30立方米,建档立卡户补助8000元,一般农户补助4000元。
养殖场建好了,里面急需新成员入住。今年年初,韦多荣用政府帮扶的5000元产业帮扶资金,购买了两头育种母猪,每天精心饲养,精心照料,母猪长势不错。按照韦多荣的估算,两头母猪将会分别在7月初和8月分娩。“每头正常会下崽5头到10头左右,我自己给母猪接生。”他顿了顿又说:“到时候估计这个棚圈会有点拥挤。”
韦多荣之前家里已经有一头母猪了,也就是说,他家现在有三头能繁母猪,有两头即将生仔。记者观察了他新建的养殖棚,感觉一旦小猪出生,整个棚圈将会变得拥挤不堪。“步子稍稍大了点,到时候再想想办法,挪去其它地方暂时养大。”韦多荣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记者问他,会不会出售一些小猪呢? “今年猪价不太行,生猪整头才5元多1市斤,比去年差多了,先养养看。”韦多荣的语气有些迟疑。
为了多有一份经济收入,韦多荣的爱人今年早早就去浙江打工去了,据说是搞服装缝纫。他和父亲在家除了养殖,种植,还搞蜂箱,养蜂子,养野鸡……。上有老,下有小,为了这个五口之家,韦多荣绞尽脑汁,苦苦拼搏,一点也不敢懈怠。
雨停了一阵,又开始下了起来,岩洞村四周地里的玉米穗上占满了水滴,养殖场的猪儿哼哼唧唧,黄牛在安静地吃草,到处绿油油,湿漉漉,生机盎然。韦多荣坐在家门口,女儿紧紧挨着父亲,小嘴轻抿,有些好奇地看着记者收拾设备。随行的村干部,在远处轻声和韦多荣的母亲交谈, 提醒她雨天在老房子做饭危险,要注意安全。
“她有点想妈妈了。”韦多荣叹了口气,疼爱地侧头看了看女儿。“希望她以后过得比我好!”
(刘瑞 张继庄 张军丽)
(编辑:郭韦)
(排版:曾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