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记者蹲点日记】董堡乡的养牛四兄弟
发布时间:2018-07-09 18:27:57 阅读 11881
养牛四兄弟齐心协力
从广南县董堡乡出发,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来到绿树成荫的大山深处,绿树掩映的山腰出现了几间房屋和牛棚,那里就是秦家4兄弟合资成立的广南县董堡环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圈里的牛今天大部分都上山了。”合作社理事长、老大秦朝荣说,4年前他们开始养牛,现有556头牛。当初,为改变家庭经济收入,他用尽心思寻找发展项目。看到成片的荒山盖上了“绿被子”,认为发展生态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家乡有养牛的传统,养殖地形开阔,于是萌发了养肉牛的想法。
但是养牛资金投入大,效益周期长,还要建养殖场、购买牛饲料,还有疾病防疫等等,对秦朝荣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于是,就找到自家3个兄弟,提出兄弟一起创业——养牛。
老二秦朝选、老三秦朝坤、老四秦朝武听说大哥的想法后,都很支持,特别是身患残疾的老二秦朝选,似乎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1992年,上初中的秦朝选身患急病导致残疾。1996年,他到深圳打工3年,虽然工资稳定,但不是长久之计,他意识到只有自己创业、当老板才能走向致富道路。2001年,他在城里开了一个门窗店,经过12年苦心经营,积累了再次创业的资本。
“现在养肉牛,今后能赚钱,我们一起干,人多力量大。”大哥秦朝荣提出合伙开办养牛场的想法,3兄弟就满口答应了。2014年10月,4兄弟一起筹资75万元买牛、平地基、建牛舍,成立环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养牛致富之路。
“以前在家养过牛,选牛我更有经验。”秦朝荣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挑选肉牛品种。老二秦朝选最拿手的电焊,自己搭建3个牛舍,没有请工人,节约了不少资金。老三秦朝武、老四秦朝坤都特别能吃苦,每天干活干到天黑了实在看不见了才休息,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活干完。
“我们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了。”秦朝武说,头年,他们买了169头牛回来养,割草喂牛,加工饲料和管理养牛场,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秦家4兄弟齐心协力,分工合作,遇事有商有量,用双手将合作社一砖一瓦地建起来。
正当他们要大展拳脚、大展宏图时,养牛场暴露出草料严重不足的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养牛也是这个道理。”秦朝荣说,没有自己的草场,兄弟4个只好四处寻找草料,但是仍然喂不饱牛,养殖场限于危难之中。
后来,听说广西有大量甘蔗,4兄弟立即赶过去,拉甘蔗回来喂牛,才解了燃眉之急。当他们认为万事大吉之时,另一问题又来了。每天辛苦地用甘蔗喂牛,可牛儿越长越瘦,但不知道原因何在。眼看圈里的牛一天天瘦下去,兄弟4个 着急上火却无计可施。没有技术、不懂管理,第一年死了四五头,损失七八万元。
面对困难,他们不气馁,吸取经验教训,开始在周边流转山林地规模种草,并得到乡农科站技术支持,才走上正常发展轨道。经过精心养殖,牛儿养得肥肥胖胖,第三年出售70头,收入近70万元。随着养殖技术和管理的成熟,收入稳步增长。仅今年上半年,秦朝荣的合作社就卖了40头,获利40万元。
目前,环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累计投资达750万元,场区占地总面积22亩。不仅有综合办公生活房、标准化牛舍、兽医诊疗室、饲料加工区,还建起了青贮窖和4000余亩的人工牧草区。
兄弟致富不忘带村民脱贫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看到村里还有贫困户未脱贫,自己有能力总想帮他们一把。”秦朝荣说,养殖场规模扩大了,经4兄弟商量,合作社就想方设法让村里的贫困户来养殖场务工,增加收入,并通过土地入股、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等形式,发放小牛给贫困户养,由合作社统一提供防疫,统一收购销售,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2015年,向荣、向阳、环山3个村小组的109户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以5000亩林地入股合作社,并按照60元/亩的价格作为入社分红,2017年累计兑现分红资金60余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00元)。为村民免费发放价值3万元玉米种子,去年共收购2100余吨,支付收购资金71万元。提供长期性就业岗位7个,临时性岗位700个,年发放岗位工资14万元。
去年,董堡乡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产业发展模式,将贫困户每户5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委托合作社购买架子牛,由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至少3年带动发展的合作协议,带动老路和老井两个行政村150户建档立卡户养殖肉牛150头。
老路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成芬从合作社领养了一头价值6000多元的黄牛。63岁的徐成芬,刚刚完成房屋加固,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儿子在外打工,她便将家里7亩处于休耕期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养草,从中得到补贴3000多元。“我们从合作社领牛回来养,由他们提供病情防疫和技术指导。养到八九个月,牛长肥就可以卖了,收入估计一万多块。”徐成芬摸了摸牛头,幸福地笑着,希望这头“致富牛”能为自己带来更多收入。
“自己养一头牛才挣1000多,屠宰场就能赚3000多元,利润相差很大,打算今后建个屠宰场。”秦朝荣说,养牛投资大、风险高,虽然辛苦,但利润却较低,今后合作社要延伸产业链,提高利润率。
如今,秦家4兄弟养殖产业越做越大,但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为延伸产业链,秦家4兄弟正在谋划发展新的产业,再次发起新的挑战,继续拼搏奋斗,创业永远在路上。
(记者 董飞 喻传宏)
(编辑 李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