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凤军,你何必那么认真?”

发布时间:2017-09-11 17:25:16   阅读 10128  

  “凤军,村委会的工作只要能应付交差就行,你何必那么认真?”

  “精准扶贫就是要突出‘精准’,在了解政策时如果一知半解,上报的数据就会半真半假,贫困群众就得不到有效的帮扶!”

  这组对话是来自故事的主人公:沈凤军。今年24岁,中共党员,是2015年10月选聘到西畴县蚌谷乡长箐村委会的大学生村官,现在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任职近两年来来,沈凤军默默坚守岗位,不言艰辛,不表成绩,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成长为村委的“好助手”、群众的“好朋友”、脱贫攻坚的“好战士”。

  沈凤军(左一)和同事下乡路遇群众收玉米,上前搭把手(杨文斌 摄)  

  生硬地讲道理做不好群众工作

  沈凤军的到来,首先改变的是村党总支办公室暨纪检小组办公室。“这里原本是一间杂物间,小沈来了以后把我们的一些职责、制度挂上墙,相关档案、台账也整理得很规范整齐,不像过去那么混乱。”长箐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牛云斌夸赞道,沈凤军精心钻研业务,工作扎实,又能团结同事,是位好帮手。

  在最基层工作,难免要跟群众打交道。沈凤军把熟悉村情、民情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一课,利用工作之余与村上的干部深入村寨走访,与群众话家常、交朋友,听群众的真话、实话,甚至是气话、恼话,了解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看法。通过一个多月的走访,他就摸清了全村41个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详细信息,掌握了全村各小组位置、环境资源、农户的生活状况、人口等情况,对全村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信息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如果不是“哥哥”(沈凤军)帮忙反映,小寨村小组17岁的雷昌磊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重回校园。他家近年来遭遇了一连串的变故:父亲突然去世后,原本已经精神失常的母亲外出失联,家中还有85岁高龄的奶奶和上四年级的妹妹,后来奶奶也去世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雷昌磊辍学了。沈凤军得知情况后多次前往探望,并将该户的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和村委会报告。在2016年精准扶贫回头看中,雷昌磊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政府扶持3万元对雷昌磊家的老房子进行了修缮加固;经云南省冶金集团派驻西畴县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王琳多方协调,辍学在家的雷昌磊到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就学,学费全免,他和正在上小学的妹妹每人每年获得5000元的生活补助;产业方面,政府扶持他家养殖1头能繁母牛,由其堂姐代为喂养;兄妹二人每人每月还有137元的政策兜底资金,按季度发放。

  记者一行人来到猫猫箐村小组朱万宝家时,正在晾晒玉米的一家人赶忙放下手中活计,热情打招呼:“小沈,你们来了!”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朱万宝家被评为贫困户扶持。得知养殖能繁母牛可以获得政府5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不过得先自己垫资把牛买回来,朱万宝望而却步。沈凤军和村委会、村小组的同志多次入户宣传政策、做工作,有的村干部甚至答应他可以用自家的牛给他做抵押,去年,朱万宝才半信半疑地买了牛。不久,政府扶持资金到账,母牛产下牛仔,今年又产下一头。而就在前几天,政府部门又派人对他家老旧的房瓦进行更换,材料、人工都不用他埋单。各方努力,终于博得这位群众会心一笑。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建了新房又发展养殖,只身一人的贫困户吴玉寿给村委会送来“扶贫助困 大爱无疆”的锦旗;解决了公益林补偿纠纷,小寨、寨脚、水井、老屋地4个村小组的太阳能路灯和进村道路项目得以顺利建设,以前抵制开会的群众开会变积极了……沈凤军亲自参与和见证了长箐村委会的可喜改变。

  从不被看好的“那个毛头小娃”到群众信任的“小沈”,沈凤军的诀窍就是:做群众工作不能生硬地套道理,而应该深入调查了解他们的矛盾焦点和需求,解决一些实事难事,用事实证明村委会干部真心实意而且能为群众办成事。虽然这些工作占用了他大部分的休息时间,但为全村精准扶贫施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全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特殊时期

  2017年是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基层一线的工作量倍增,人少事多的矛盾更为突出。年轻懂电脑的沈凤军成了中坚力量,农业普查信息录入、精准扶贫表册上报、信用体系建设信息采集等重任全部落到了他的肩上。

  因为辛勤付出,全村的各项工作没有落下,沈凤军却足足瘦了7公斤。其实,他的老家砚山县八嘎乡离西畴县并不远,然而为了工作,他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回去了。有时,母亲问他:“别人当村官的经常回家,怎么你就是个特例?”沈凤军不知该怎么回答。

  最新的动态管理数据显示,长箐村有精准贫困户84户307人,分布在41个村小组,而村里没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大家更忙了。沈凤军身为战斗在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村委会最年轻的干部,放不下手头的工作,时刻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辜负上级组织、村干部和贫困群众对自己的期望。

  沈凤军(右二)与贫困群众交流(杨文斌 摄)  

  “你何必那么认真?”

  “天下事必做于细”,沈凤军是一个愿意把小事做好的有心人。到村委任职以来,他总是喜欢缠着年长的村干部问东问西,碰到精准扶贫政策上不懂的问题,总要把乡上的扶贫干部问个编,直到搞懂为止。如有不确定的数据,总要实地去调查了解。有的同志说:“村委会的工作只要能应付交差就行,你何必那么认真,你不嫌累我看着都累。”沈凤军却认为,精准扶贫就是要突出“精准”,在了解政策时如果一知半解,上报的数据就会半真半假。

  是啊,危房照片、入户调查、上报数据、传达扶贫政策等等,看似小事,在群众眼中都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哪一件都马虎不得。

  毛主席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成为我们干好事业的重要原则。两年来,沈凤军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想着群众的热心人。他用爱心和真情换来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他这种立足基层甘于奉献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耐心细致的作风,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对党的承诺,展示了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个宏大工程增添了最亮丽的一片瓦!

  今年“七一”建党节,沈凤军被乡里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他觉得,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鞭策。

  (记者 侯佑琴)

  (编辑: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