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脱贫的方式有很多种,富宁的这对姐妹花选择读书!
发布时间:2017-09-16 17:23:04 阅读 10015
深山老寨,晨雾散尽,远处的山头太阳探出了脸,光芒照耀着大地,温暖无比……
一对山里的姐妹花,脸上洋溢着笑容,她们对生活是如此的满足,一天一天地长大。
孟村,位于富宁县归朝镇东北部,小路弯弯曲曲,直抵大山脚下。
岑班德一家4口,住的还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砖瓦房,青砖黑瓦,特别显眼。家里特别简陋,没有冰箱、洗衣机之类的家用电器,只有一台老掉牙的座式电风扇和一台年代久远的老旧电视机。
除此之外,家里最醒目的“装修”就是那一墙的奖状,各种奖状新旧不一,虽然有的已褪色,有些甚至残破了,依然可以看出姐妹俩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轨迹和奋斗荣耀。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一对姐妹花!
妹妹班艳雪,就读于富宁县第一中学高一,由于学习成绩好,学校为她减免了每年800元的学费。
姐姐班艳喜,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每年学费5300元,每月800元生活费,成为家庭主要的经济负担。
家在农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全家年均纯收入1994元,根本不够全家的开支。
岑班德体弱多病,妻子黄玉妹患肾结石做过手术,两人都无法干重活。加上没有什么文化,挣钱也不多,除了给两个孩子生活费以外,所剩无几,家中也没有什么积蓄。只有靠在村子里帮助别人干点农活、散工补贴家用,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
每年的学费开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
“我这辈子没什么文化,所以吃了很多亏,赚的钱不多,为了姐妹俩的人生过得更好,再苦再难也要把姐妹俩供到读完大学。”岑班德沉重地说。
为了俩姐妹的读书问题,岑德班和亲戚朋友已经借了2万多元钱。姐妹俩非常争气,从小到大,在学习上从不让家人担心,获得的奖状贴满了整个堂屋,是整个家庭最引以为傲的财富。
黄玉妹是个坚强乐观的女人,但是面对正在读书的孩子,却总是感到深深自责,她苦笑着说,“家里什么都没有,穷得很呀。”
妹妹班艳雪原就读于归朝中学,她兴趣爱好广泛,综合能力强,善于展示自己,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经常协助老师完成各项班级工作,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学习成绩在全班一直名列前茅,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以归朝镇第13名的成绩考入富宁县一中。
姐姐班艳喜现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在高中时,她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读书,晚上11点半才关上被子里的温习功课的手电筒休息。
为了抢出更多的读书时间,她总是在食堂快关门的时候才去打饭菜,因为这时没人来食堂了,可以省下排队的时间。
在大学学习期间,她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打工,为自己赚些生活费,减轻家里的负担。
有一种人生是安贫乐道,有一种人生是逐浪沉浮,有一种人生是奋发向上。在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大学生活的熏陶之后,班艳喜得到的不仅是成熟,更加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的态度,拥有了应对一切困难与挑战的自信。
由于家里的实际贫困情况,岑班德一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精准扶贫挂钩联系人蒙东明是富宁县纪委职工,他曾经10多次到家里来和岑班德谈心,动员盖房子,为他出谋划策。可是,发展种植没有田地、发展养殖没有启动资金,举步维艰。
最终把脱贫的希望寄托在孩子求学上来,2016年姐姐班艳喜考取云南师范大学后,在他多方联系协调下,争取获得了团县委2000元的特困补助金。
2016年9月20日蒙东明再次来到岑班德家,给姐姐班艳喜带去了500元的入学路费,并叮嘱她作为家里的希望,要求她在一定要认真的读书,争取获得奖学金,最大限度为家里减轻负担。
2017年9月5日上海市虹口区募捐企业代表团一行15人在副县长孙天慧,县教育局局长李世蓉陪同下,到岑德班家看望慰问,送去慰问金500元,并呼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引起重视,加大对岑德班这样的建档立卡户帮扶力度。
目前,在各方努力下,班艳喜正在申请办理相关助学金。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通过读书学习脱贫摘帽的艰辛路上,班艳喜、班艳雪就是那最坚韧的姐妹花,风雨中的铿锵玫瑰在通向成功的坎坷路上,道阻且跻,但她们自信的眼神始终盯着峰顶那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因为,梦想就在前方。
(来源:富宁发布;作者李世英)
(编辑:熊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