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州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7-01-06 09:16:49   来源:文山新闻网   

基层党建和精准脱贫双赢共进

 

一批批重大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一排排改造后的新住房格外醒目,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到家门口,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娱乐场所……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我州坚持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丰富基层党建载体为依托,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以党建强力推进脱贫,以脱贫有力带动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精准脱贫双赢共进。

 

建强队伍:增强脱贫攻坚战斗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靠基层,支撑在人才。我州十分重视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最精干的力量放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让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建功立业、创先争优。通过统筹调配全州干部力量,加大选拔培养力度,选派、提拔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的干部到贫困地区任职,让年轻优秀的后备干部到艰苦地区锻炼,激发了贫困地区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同时,通过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干部任期制等方式,着力保持贫困地区党政正职相对稳定,为脱贫攻坚奠定领导基础。

针对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能力和水平不适应等问题,我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为农村基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学生村官是富民强村的‘宝贝’,是基层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全州各级组织部门不断深化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战略意义的认识,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积极参选,实现了“培养人才与留住人才”的双重目的。坚持干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干部倾斜,州县(市)级组织、农办、扶贫等部门分级负责抓好贫困地区干部的业务培训,保证每年培训至少1次,乡(镇)结合工作进度组织开展培训,每年培训至少2次,提升了干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能力。

目前,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结构呈现出职数设置统一、性别搭配合理、民族结构多样化、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层次高等化、“三类人员”选拔规范化的趋势;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呈现出“三优两型一巩固”的特点(“三优”即性别结构优、民族结构优、年龄结构优,“两型”即知识型、带富型,“一巩固”即巩固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班子成果)。

 

固本强基:强化脱贫攻坚组织保障

 

以前的广南县董堡乡老路村“两委”,班子配不齐、工作乏力、发展停滞不前、矛盾尖锐、问题重重。为改变这一状况,广南县采取县处级领导挂、乡科级领导包、村党总支干部整改的方式,从分析查找“病因”入手,在“对症用药”上下功夫,着力进行提升整改。累计征求到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建议56条,采纳并整改40余条,将一名致富能手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并调整了不胜任工作的村党支部书记2名。同时,采取建章立制、加强督促、严格考核等措施,着力解决村干部不会为、不敢为问题。通过一系列“硬动作”,如今,老路这个在全州“挂了号”的软弱涣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后进村”到“后劲村”的华丽嬗变。

老路村由“乱”到“治”,只是我州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州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班子不齐不力、服务群众能力弱、组织生活不经常、民主管理混乱、活动阵地缺失等软弱涣散问题,开展了全面整顿工作。通过上下联动组建机构、坚持“两个跟进”摸底、规范台账管理等措施,对贫困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排查和整顿提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通过基层党组织自查、上级党组织调查、群众评议帮查等方式,逐一分析研究,弄清楚难点在哪里,阻力在哪里,根源症结在哪里,逐一明确整改方向和措施,做到“一党支部一联系领导、一党支部一整顿方案、一党支部一第一书记”,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

 

真情帮扶:群策群力脱贫攻坚

 

“这位同志真不错,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在广南县黑支果乡黑支果村,老百姓口中的这位同志,就是州森林公安局派来该村扶贫的干部石宏。

黑支果村是典型的贫困村,行路难、增收难、住房差……农村常见的问题几乎都在这集中存在。为帮助黑支果村尽快脱掉“贫困帽”,石宏同志不顾自己年龄大、身体差,常常背着一个水壶,与村干部一道奔走在田间地头,共填写了212份贫困户访谈问卷,并认真参照贫困户分类标准,将走访后的212户建档立卡。结对帮扶,贵在真诚。对贫困群众,石宏同志总是尽最大的力量帮助他们。他为黑支果村填报了党员组织关系排查表60份,贫困户建档卡标识牌90块,帮助村民办理养老保险213份,调解纠纷15起。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石宏同志倒在了精准脱贫的征途上。

在文山,心系群众、为民操劳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他们在帮扶困难群众脱贫的路上默默地奋斗着。

自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以来,全州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挂8个贫困县(市),包36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3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帮扶12.14万贫困户45.16万贫困人口。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在全州在职党员中开展“党员在行动——关爱圆梦贫困留守儿童微心愿”主题活动;开展“百企联百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行动,90家企业分别联系挂钩90个村(社区)开展结对联建。精准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通过从严从实加强管理,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在3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共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27名,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智力等保障。

 

多管齐下: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从2015年‘双十二’正式上线至去年7月,已经销售了351单,交易额达到6万余元。”者桑乡村淘宝商务服务中心的成立,带动了该乡的产业发展。目前,全乡共种植甘蔗2.1万亩、八角11.55万亩、油茶2.13万亩、芒果5000亩,蒜头果、鸦胆子、牛大力等中药材3500余亩,网箱养鱼200万尾、养蜂440余箱。

者桑乡的探索,是我州创新基层党建,大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通过“党建+互联网+本地特产”,深入实施党建脱贫,共建共享党建引领的脱贫攻坚平台,推动了农村农副产品走出去,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成果、强化村级阵地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州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全面推开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型、资产整合型、产业牵引型、资本滚动型、休闲旅游型“五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消除“空壳村”。

砚山县维摩乡维摩村党委积极探索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路子,在3家刺绣、1家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党支部,实行“公司+农户、基地+贫困户”模式,采取政府扶持入股公司的方法,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引进广西奥大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生猪养殖,吸纳、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建促扶贫效应日益彰显。

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我州继续实施村(社区)活动场所三年建设规划(2015—2017年),建强党的活动阵地。同时,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将“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行动经费”和“农村党员培训经费”纳入州级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建立村(社区)干部基础补贴、基层党组织办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

通过狠抓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州各地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持续增强,广大农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沈良)

(编辑:程于蓝)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