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18-09-27 08:20:15 来源:文山新闻网
走活干部这盘棋
为政之道,首在择人;治国之道,重在治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提振干部精气神,牢固树立重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大力开展精准化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力度,着力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走好走活干部“这盘棋”,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干部保证。
注重实干实绩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鲜明的用人导向,直接引领了干部的干事导向。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州聚焦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难点和关键点,在州管干部个别选拔任用工作中推行了实名举荐干部制度,通过明确提名主体、科学设计程序、强化领导把关、建立推荐失实责任追究机制等措施,把来自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优秀干部纳入组织视野,既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还实现了干部初始提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向“多数人提名”“在多数人中提名”的转变。实名举荐制度推行以来,各部门、各单位共举荐干部543名,州委采纳任用34名。一些干部表示:“实名举荐既赋予了举荐人充分的民主权利,又明确了举荐的责任,更加有利于大家把真正优秀的干部举荐出来!”
大胆启用担当者,敢于担当作为就会蔚然成风。我州始终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突出政治标准,不断改进考核考察方式,先后出台了组织部门随机调研制度和分片联系调研制度,坚持在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从脱贫攻坚一线、项目建设一线、乡镇、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方面提拔重用了一大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5年来,565名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43名乡镇党政正职陆续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重实干实绩、重基层一线的用人导向不断深入人心。
选好人、用好人,不仅要让担当有为者有位,更要让消极无为者失位。近年来,我州扎实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对照干部能上能下规定6种渠道及情形,调整“下”了377名干部。同时,稳步推进“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试点工作,把干部召回管理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开,截至目前,全州共对401名干部进行了召回管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干部队伍生机活力不断显现。
强化教育培训 提升干部本领能力
2016年12月3日,一张大巴满载着60名领导干部离开文山,驶向昆明长水机场。这支队伍,有来自州、县直部门的领导干部,也有来自自然灾害多发地的乡镇党政正职,他们要一同前往北京,在国家行政学院开展为期8天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这五年,一批又一批的党政领导干部被送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贵州等地开展专题培训,一位又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州外领导、知名专家和学者从全国各地来到文山,为我州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讲学和授课。精准扶贫、金融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投融资、新形势园区招商引资、城乡规划与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个个专题培训班的开班、结业,恰是文山州开展干部精准化教育培训的一个缩影。
我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政治素质和专业化能力“双提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情和“西畴精神”“老山精神”等作为教育培训必修课,在帮助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上下功夫,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先后投入9200万元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大规模精准化培训,累计培训干部33万人次,全州干部队伍专业化本领得到了明显提升,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
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为了让干部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我州紧紧围绕增强“八种本领”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岗位的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机制,大力选派干部到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吃劲”岗位、重要岗位历练。5年来,共选派12595名干部到基层一线进行实践锻炼,139名干部到上级机关、先进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在实践这座最好的“课堂”里,一大批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逐步成长成才,成为了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从严从实管理 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近年来,我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吏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大从严从实监督管理干部力度,不断转变干部作风,促进干部担当作为。坚持注重日常、抓早抓小,扎实抓好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实行领导干部执行工作纪律随机抽查制度,采取电话抽查、实地督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领导干部在岗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充分运用提醒、函询和诫勉等手段,在年度考核、选人用人检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等工作中,对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及时提醒教育,防止“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相关要求,扎实开展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并于2014年开始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开展抽查核实工作。在抽查核实中,重点按照“凡提必核”的要求,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拟列入后备干部人选对象、拟转任重要岗位人选对象、换届提名人选等开展了抽查核实,对漏报、隐瞒不报的,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目前,全州共对50名州管干部给予诫勉处理,取消考察对象资格2人。
先后制定出台了《文山州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和《文山州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政策,着力解决干部流动不畅,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创造力、活力、激情减退,以及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宽松软”,工作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问题。制度出台后,干部普遍反响较好,认为相关制度政策弥补了管理缺依据、缺抓手的短板,充分盘活了干部队伍资源,有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突出关心关爱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近年来,我州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制定出台了州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一意见三办法”,在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上下功夫,着力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转变政绩观念,更好忠于职守、担当奉献。
认真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实绩、公平公正、倾斜基层的原则,严格执行初核、复核、民主测评、考核、公示等程序,全州4322名公务员晋升了职级。通过晋升职级,极大地鼓舞了基层一线干部的工作热情,得到了基层公务员的普遍“点赞”。
2018年4月,砚山县委开出了干部容错免责的“第一单”,对在重点项目用地征收过程中出现“失误”的3名干部给予容错免责,得到了广大干部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我州大胆探索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目前全州已有6个县(市)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共为20名干部给予了容错免责。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让干部打消了工作顾虑、扔掉思想“包袱”,更加大胆放手地干事创业,干部不想为、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日趋减少。
此外,我州还出台《文山州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明确10种谈话内容和情形,分类别、有针对性地与干部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给干部“咬耳扯袖”、鞭策提醒,又帮助干部释疑解惑、加油鼓劲。扎实推进乡镇“七小”设施建设和周转性住房、办公用房“两房”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和办公条件,让基层干部安心生活、踏实工作。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山州将以增强全州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创新力、奉献力为主线,出硬举措、下大力气,严标准、严要求、严落实推进干部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选一名干部、树一面旗帜、立一个标杆。
(州组)
(编辑 罗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