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市:商圈联盟共治共享 城市治理步步为营
发布时间:2023-02-03 11:04:42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商圈作为城市繁荣的重要体现,不仅是城市商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同时是展现城市风貌、突出城市品味的关键点位。如何治理好商圈,促进商圈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炬隆万商汇位于文山市开化中路,于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是以住宅区、高档写字楼、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圈,现有入驻经营企业商家119户,日均人流量高,辐射吸纳功能强,逐步形成了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商圈文化,年度经济总量达3亿元以上。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商圈治安环境复杂、犯罪发案频率高、违法主体多样、安防力量薄弱、隐性危险多变、环境卫生脏乱差、车辆乱停放、广告乱张贴等问题突出。为解决商圈乱象,文山市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共驻共建、共商共享、共治共赢”的原则,把党建深度嵌入商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商圈自治+联防联控”治理机制,将炬隆万商汇打造成为了平安、文明、和谐的品质街区。
“红色网格”引领商圈治理,组织延伸“近”一步
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融入网格,把支部建在网格,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建立、党建活动开展和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结合商圈内产业功能布局集中、职业群体庞大等特性,由沙坝社区党委主导,把炬隆万商汇划为1个网格,同步组建炬隆万商汇网格党支部,对商圈范围内的党员进行全面摸排,在网格党支部下设商圈党小组对零散党员实行兜底管理,不断延伸党建触角,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对商圈的全覆盖。积极发挥网格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员示范经营户”挂牌亮身份行动,让党员经营户成为商圈治理示范户,以党员带动和影响一批经营户,实现“党建不留白”。
“治理联盟”助推商圈治理,共建共治“快”一步
为激发商圈治理内生动力,在沙坝社区党委和辖区派出所联合推动下,于2022年11月成立由105户商圈内商户、单位参与的炬隆万商汇商圈治理联盟委员会,建立健全商圈联盟联席会议、联合评比、联合巡防等制度,签订《治理联盟协议书》,通过订立“契约联盟”,做到同下“一盘棋”,同使“一股劲”,凝聚起了商圈治理强大合力。商圈联盟委员会通过联席会议谋实事,联合评比树典型,逐渐成为各方主体协商议事、共谋发展、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商圈自治成员之间相互借力,相互监督,壮大了“朋友圈”,提升了治理效能,实现“主体不缺位”。
“平安驿站”护航商圈治理,治安管控“强”一步
商圈内娱乐场所多,治安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一难题,社区党委联合辖区派出所和商圈联盟委员会,探索建立“重点打击+行业自治+全面管控”的立体化联防联控治理体系,有力推进“平安商圈”建设。一是重点打击“零容忍”。针对商圈发案特点,西华派出所通过24小时驻地警力前移,加大商圈巡逻防控频度和密度,在商圈内落实常态化严管整治措施,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以“零容忍”态度进行打击,有效压制恶性发案。二是行业自治有形有效。在社区党委和派出所推动下,组织商圈内42户娱乐行业商户推选成立娱乐场所业主委员会实行行业自治,深入开展娱乐行业“平安商家”评选活动,42户娱乐行业商户共同制定奖惩办法,由辖区派出所、社区及各业主进行年度评先评优,年度未发案且工作做得好的商家,由社区制发“平安商家”牌匾,并从商圈拿出资金对排名靠前的业主及保安进行奖励;存在问题的商家,由派出所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有效提升娱乐场所治理管控能力。三是“平安驿站”提升效能。为进一步建设“平安商圈”,商圈联盟委员会牵头建设“平安驿站”,由外聘安保人员及娱乐行业商户保安共同组建“商圈联盟护卫队”,商圈联盟出资购置巡逻车及防护装备,围绕高发案点位、时段开展交叉巡逻,有效弥补专业警力不足问题,切实提高了商圈见警率、管事率和处置率,进一步织密了治安防控区域网,商圈安全感不断提升。同时,辖区派出所不定期对“商圈联盟护卫队”和商圈各类保安人员进行消防、反恐、安全防范等集中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商圈安保人员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自“平安驿站”建立以来,“商圈联盟护卫队”开展不间断巡逻500余次,查处打架斗殴、寻衅滋事35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9名,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3.6%,全年无刑事案件、重伤案件和命案发生。通过行业自治和“平安驿站”,辖区警情数下降28.85%,刑事案件发案下降20%,治安案件下降24%,“平安商圈”日渐成型。
“部门报到”协同商圈治理,服务商圈“勤”一步
在商圈治理中,社区党委注重整合“圈内资源”,拓展延伸“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内涵,凝聚起了多方协同的最大合力。一是多方联动让全员动起来。聚焦商圈法律咨询、物业纠纷、监督管理、安全应急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建立“商圈发现、街道吹哨、部门回应、问题解决、效果评价”的工作机制,形成职能部门、属地街道协同联动,商圈企业、职业群体广泛参与的全方位治理体系。二是典型引路让文明流行起来。结合创文创卫工作要求,建立商圈“文明经营红黑榜”制度,每季度由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治理联盟理事会对商户经营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评比,排名前10的上红榜,并颁发“文明经营示范户”流动奖牌,排名靠后的上黑榜并予以公告批评,商圈刮起了比学赶超热潮,文明经营实现整体提升。三是“精细+精准”让服务暖心起来。由街道综治中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物业等服务资源,与治理联盟建立互助机制,为辖区居民、企业商户及其员工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便民服务、在职党员“双报到”服务等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实现“服务不断档”。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特邀律师、业主委员会代表共同组建矛盾纠纷调处小组,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社会力量参与的“3+N”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合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自治公约”赋能商圈治理,优化环境“实”一步
为让商圈全员动起来,全部参与进来,商圈治理联盟牵头,组织召开商圈公约工作协调会,按照门前四包、餐饮规范标准、占道经营整治、治安防范以及相应的处罚规定,制定符合商圈管理发展的《炬隆万商汇商圈治理联盟公约》,80余户商家共通过签订公约,进一步提高商圈经营户文明诚信经营和自我管理、自我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文明经营氛围,商圈实现由“政府管”到“自己管”的转变。
炬隆万商汇商圈治理积极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商圈自治+联防联控”的商圈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网和商圈治理网“两网融合”,为商圈的经济发展、文明创建和综治维稳提供了强大的红色动力。
(文山市委组织部)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