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新街与红河白云共创“71”模式赋能两乡全面建设
发布时间:2024-07-03 10:08:03
文山州新街乡与红河州白云乡土地相连、山水相依、邻里相融,新街乡与白云乡共同探索创建邻乡联建“71”模式(即“7个党建+”和“1个联合党支部”),推进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促进两乡联建、共治共享,提升群众幸福感。
新街乡和白云乡部分产业发展处在那么果河流域热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那么果党支部先行先试。
因地制宜引进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鲟鱼基地60余亩,共设90余个养殖池,养殖中华鲟、叉尾鱼鱼苗10万余条,产能30余万条,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年收入达900余万元,鲟鱼产业规模化、品牌化。
采用“合作社+土地”的方式,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种植香蕉、芒果、荔枝等10余种水果3000余亩,农户成为“租金保底、薪金创收、股金分红”组成的新型“三金”农户,群众与合作社结成产业致富帮扶对子,带动86户周边村民户均增收20000余元,增收致富明显。
精准招商,引进福建商家到那么果投资2260万元建设牛蛙养殖基地,两乡联合化解租地、协调用地等矛盾纠纷,及时解决难点,加快项目落地。现牛蛙网址基地占地40余亩。建设养蛙池300余个,项目流转集体土地50余亩,预计产量84.6万斤,产值465万元,带动稳定就业20余人,灵活就业2000余人次。
骨干互通,育人才、谋发展。结合两乡干部职工实际,秉着互学互鉴原则,探索互相选派干部交流学习模式,定期定时选派一定数量领导干部互相跟班学习交流,同时加强村组干部和乡贤能人交流学习,新街乡组织乡贤能人赴白云乡诺诺中草药示范种植基地开展考察和资源调查,两地村干部围绕可开展的合作项目进行探讨,加强接边地区村书记交流,促进融合发展。联合举办人才兴村活动,开展助农培训3次,培育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9位,加强人才交流,联合抱团发展。
资源共享,抓产业、强就业。近年来,两乡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势头向好,远销全国各地,而务工人员短缺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新街乡与白云乡进行多次交流,在两地党建联建的引领下,着眼群众增收,组织开展人才培训、劳务派遣,促进两地的劳动力流动、人才水平共同提升,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次。同时,多次就产业发展、技能培训、人才培训等进行交流,接下来两地将继续加强合作互通,深化人才共享成果。
队伍共建,抓关键、强引领。两乡党建办牵头,组织乡级讲师,各村党总支选送党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务能力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等基层实际开展培训。将党员教育融入矛盾纠纷调处、和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中。根据工作类型划分“互动课”,双方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带领“结对子”,以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方式,让党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能力。联合支部党员与乡青年人才、机关事业等党支部党员结成“联合学习小组”,共同开展理论和政策学习,同时将大松树美丽乡村、那么果传习馆作为示范点供两乡党员交流互鉴。目前,联合基地已开展培训交流2次,培训农村党员40余人次,各项工作加速推进。
山同脉、水同源、语同音、民同俗,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联合党支部深挖联建区域优势,树立“区域党建”思路,聚力民族团结。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互联场地,打造那么果壮族传习馆,充分利用区域内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人文景观等现有资源,将民族由来、村情发展、文字歌舞、服饰绘画等多元素整合,制定系列文创产品,拓展民族团结创建内涵,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提供平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推动双边文化交融交织,凝聚起接边地区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积极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在群众生活中彰显民族团结。联合党组织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按照“聚焦一个目标、配强一个堡垒、搭建一片阵地、培养一支文化队伍、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形成一个交流机制”的方式,开展“民俗文化共传承·民族团结展风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举办“三月三”、开秧劳动竞赛、九九重阳节等活动共计20余场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构建跨乡联建文化交流实践体系,有效拉近党群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
探索打造跨区域特色文旅产业。 积极推动那么果纯壮族村、老黑冲纯苗族村文化传承,以文化促文旅,组建一支民族歌舞专业队,推进传习馆和民族大舞台建设,以节日为媒介,探索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基地游等休闲观光项目,依托鲟鱼基地、牛蛙基地引导传统养殖逐步向产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居度假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实施周边景观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融入,为旅游发展带来新活力。
联合党支部坚持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共建模式,以点带面推动村寨增绿添彩,努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形成合力,共筑边境“防火墙”。新街乡、白云乡采用“人防+技防”,由接边村党组织书记轮流担任“轮值书记”,24小时守卡、无人机巡逻,排查火灾隐患,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森林火灾风险,建立“1+14+N”森林联合队伍建设体系,即重点打造1支60余人的森林防火专业队,着力建强14支(新街+白云共14个村委会)365人的邻乡应急扑火队伍,并加强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民兵应急队等N支队伍的联动,形成强大的防灭火工作合力,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扑。
探索联席机制,共建跨区河长。坚持“用党建带河长制,以河长制促党建”工作思路,联合组建1支“党员护河队”共计60余人,联合开展应急演练。每季度召开邻乡共治座谈会,完善跨流域、跨区域河湖治理管护体系,针对排污监管、跨界应急演练、跨界流域环境风险及突发环境事件响应等进行协商并提出应对措施。实现域内“分界不分家”,推进跨界流域治理合作再深化。
经验互鉴,共建“绿美家园”。两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治脏、治污、治乱”三个治理为重点,围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完善等4个方面开展邻乡人居环境整治“PK赛”,每月定期通报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激励广大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两乡互相组织村组干部赴各自辖区美丽乡村示范点学习,以“行走中的党课”为活动载体,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实地教学观摩,畅谈学习心得,形成你拼我赶的浓厚氛围,对如何提升村寨规划布局、建设水平、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有了更为清晰的界定和认识,人居环境由“净”变“美”。
新街乡不断推动“党建+组织合力”深度融合,开创工作新局面,以“党建引领、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民主协商”组织统领,践行“文山之干”实现“新街之变”。
党建引领,强化核心夯实根基。坚持以党建推动联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制定印发《新街乡和白云乡“邻乡联建”工作实施方案》,签订《跨区域党建联建共建框架协议》,严格执行党组议事规则、“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等制度规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对基层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推进,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服务群众、关爱帮扶、文明创建、基层治理等各项职能,在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的同时,凝聚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人大监督,优化服务激活力。两乡人大成立监督评估小组,实行“每月一视察”“季度一报告”制度,通过“分组监督+集中视察”的方式,当好工作“监督员”,实时掌握,倒逼质量,乡村代表全程参与评估环节,履职渠道更加宽泛,履职内容更加明确,履职角色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履职方式由“虚”到“实”,真正实现了“联建共促,人大有责”的理念。
政府落实,细化工作提质增效。方案、协议签订后,乡政府进行任务分解,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提升辅助科学决策能力,每月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工作下沉到网格,精确到人。将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人员纳入管理队伍,形成覆盖两乡的网格化监督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管理模式。同时,每项工作实行2名人大主席督办、2名乡政府副乡长负责、2个责任部门牵头、2个村委会协调的“1+1>2”实施责任体系,以清单式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质有效快速落地。
民主协商,深化议事重民主。两乡先后通过搭建议事管、田间院坝、树下议事空间等协商平台,开展协商对话,广泛听民声、议民事、集民智、解民忧,让那么果河畔居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解决”,有效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转变为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契机”,以“院坝协商”为抓手,共谋民生事项,共议家乡事,共建幸福家园。
构建“支部联建”一贯到底、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让基层党组织担负起引领社会治理的政治责任。
治理方式不断创新。依托那么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志愿服务队+在职党员+村民组织”的联动模式,以网格工作为载体,整合新街垭口寨村和白云乡底土村为社会治理群防队,开展“微影同评”“院坝讲堂”居民议事特色文明实践项目,形成支部“指挥”、村民“参与”、社会“协助”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目前试点村共有115户251人,开展领乡联建促平安院坝协商议事会1次,参会群众代表30余人,党员带头发言8人,播放专题普法宣传片3场次,前来观看群众200余人次。
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充分发挥跨区域党建联建的作用,在接边区域积极探索推行“区域联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将接边区域划分为2个毗邻大网格、22个(接壤的村小组数量)小网格,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员—党员”组织架构,实行“双网格长”制度,成立接边地区纠纷联合调解委员会,由双边网格长、党员中心户共同开展治理工作,把边界地区的人、地、事、物纳入区域网格管理,实现矛盾共同调解、防范共同推进,兜住接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联动双边公安、司法、林业、国土、水务等力量,探索“党建+网格+就近出警执法”模式,形成“左右联通、网格融通”处置圈,推动防范化解交界区域风险隐患,接边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5%以上。
治理成效实现突破。充分发挥两乡103个党支部982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普法宣传120余场次,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治理服务长效机制,乡村两级协同化解矛盾纠纷5起。扎实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全面摸排涉及人员,完成全覆盖走访,抓实“四级”帮扶责任,共享呵护未成年人“1520”模式等典型经验,实现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真正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积极深入探索党建引领项目建设的新路径,充分施展“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扬在阵地上”这一探索实践效能,在保障工程建设、创新攻关、提高质效中主动作为,新街白云将根据两乡实际,积极谋划项目建设,主动向上请示汇报,争取两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落地,旨在两乡全面建设,实现幸福同频共振。同时坚持联合支部领导、自建小组推动,充分发挥底土村、那么果村10余名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自建小组自觉肩负起上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准确传达政策措施,率领两村群众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绿美建设、移风易俗等纳入制度管理,实现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党员干部心齐、气顺、守纪,邻村上下形成了共谋发展的良好风尚。
新街乡与白云乡签订“邻乡联建”协议书,组建“中国共产党文山市新街乡垭口寨那么果村、屏边县白云乡底土老黑冲村联合支部委员会”(共计党员18人),积极探索活动形式,严格落实联盟会议、定期互访、定期汇报等制度,推动党建联盟活动深入持久开展,达到“1+1>2”的良好效果,合力打造跨区域“邻乡联建”示范党建品牌。
(殷顺友)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