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改革发展看文山丨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4-10-30 10:25:3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州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以及州委深改委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化试点,在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下,先后实施改革任务141项,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的政治共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擦亮忠诚底色。一是抓实政治建设不动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机制,高质量组织开展6次党内集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更加自觉。二是抓实干部培训不松劲。制定出台《文山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谋划6大培训计划,探索推行的“线上+线下”“分段联办”办学模式被省委组织部写入干部教育培训5年规划进行推广。常态化举办“文山大讲堂”23期,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坚强有力。三是抓实党性教育不懈怠。充分挖掘革命老区、原战区的红色资源,老山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入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并建成以老山干部学院为龙头,麻栗坡县老山、西畴县东升村等27个教学点为支撑的党性教育阵地群,全州党性教育更加鲜活。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锻造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四重”用人导向和“四用四不用”选任要求,系统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制定州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清单,并全覆盖开展考察,将其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二是注重干部实践锻炼。实施年轻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一线培育”工程和实践锻炼提升行动,探索推进政企、政银、政税“三个互派”挂职锻炼。创新举办15期“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经验做法得到省委书记王宁肯定。三是完善监督激励机制。深化“双顶格”干部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关心关爱干部十条措施和州管职级干部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送功到岗”“送功到一线”,每年从一线提拔重用、晋升职级的干部比例均超过总数的60%。常态化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规范抽借调基层工作人员,2023年州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结果总体评价为“好”的比例达98.9%。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滇东南区域性人才高地。全面重构人才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兴文英才计划”,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深入开展“一事一议”引才、柔性引才,先后选聘54名州委、州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引进110名党政储备人才、1600余名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先后培育“国贴”“省贴”“省突”专家111名、本土优秀人才1033名。二是注重人才作用发挥。探索建立“兴边人才集市”,选聘802名专家人才服务边境一线。实施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扩面赋能行动,州医院新生儿科迈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行列;4家单位、1所学校和2个帮扶团队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中期考核中,被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等次。三是强化对外合作交流。深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先后与云南省红河州、广西百色市两地和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等5所高校达成深层次人才合作交流。实施中越人才合作交流示范项目,持续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文山实践。
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打牢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根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一是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自建委员会,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实训户”联农带农模式,相关经验做法入选省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典型案例。二是坚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创新开展“三必到四必访”解民忧活动等一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做法,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不断提升。三是主动为基层解绑赋能。全覆盖完成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以村级活动场所“瘦身提质”助力基层减负增效入选省2024年减负增效第一批先进典型案例。四是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建立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障长效机制,探索为村(社区)干部缴纳公积金,村(社区)干部待遇提升到正职岗4500元/月、副职岗3500元/月、委员岗3000元/月以上。五是完善党员从严管理机制。组建5支党员应急志愿服务分队,常态化开展酒驾醉驾党员集中教育,不断增强党员纪律意识和身份意识。
(来源:文山日报)
(编辑:刘虹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