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怎么就违法了呢?” 带你了解电信诈骗“工具人”
发布时间:2024-08-15 11:30:20
面对花样百出、防不胜防的诱骗手法,公安机关呼吁公众提高警惕。2024年“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主题即为“警惕诈骗新手法 不做电诈工具人”。
聪明的你,在避开诈骗陷阱的同时也要警惕别让自己成为骗子的“帮凶”▼
电诈“工具人”是一种比喻,是对帮助电诈团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关人员的统称。
“线下引流”多以“扫码送礼”“支持创业”等方式出现,电诈分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广告,要求兼职人员以赠送礼品等为由吸引群众扫码进群或是拉人建群。
虽然有的人也意识到“引流”工作不太正常,但是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依旧从事。无论哪种情况,实质都是帮助电诈分子“引流”。
犯罪分子收到账款时为了确保安全,需要先“跑分”洗钱,通过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为他人代为收款,再转入指定账户将赃款分流“洗白”的犯罪行为。
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大量他人的银行卡,电诈分子大肆收购、获取“两卡”和个人信息,发展“跑分”洗钱,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群众成为电诈“工具人”。
藏身境外的诈骗分子以“高薪招聘”为诱饵,诱使求职者在国内搭建虚拟拨号设备,实现远程操控给国内受害人拨打诈骗电话,或是群发诈骗短信来实施诈骗。通过这些虚拟拨号设备将境外电话转化为境内本地电话,增大了迷惑性,导致受害人更容易被骗。
电诈分子诱骗群众成为“工具人”的手法有哪些?
围绕洗钱,电诈分子编造出多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引人上钩:为了避税,需要兼职者持银行卡在工作人员配合下面对面刷脸转账;销售有业绩压力,希望代为转账冲冲业绩;因财务问题,想找人帮忙转账刷银行流水…
“马上放款,无需抵押,无需征信……”警惕!此类条件宽松、放款神速的贷款基本都是骗局。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诈分子会假意操作贷款流程,随后称贷款者“银行流水太低”,需进行“银行流水包装”。其实,贷款者的银行账户被用于电诈洗钱。更有套用国家政策,声称发放扶贫款,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银行账户等信息,转移非法资金。
电诈分子还会编织优惠充话费、电费、燃气费的陷阱,此类陷阱的特点为慢充值、慢缴费。电诈分子通过各类渠道发布“话费充值”“油卡充值”“电费充值”等所谓优惠充值服务,吸引用户购买。有人购买后,电诈分子通常会承诺“一周内到账”,缓冲时间内,钱款则被用于电诈犯罪。同时,电诈分子通过诱使受害人向购买充值服务的用户手机账户进行充值,完成诈骗赃款的“洗白”。
(来源 :文山反诈中心)
(编辑:董飞 排版:陆军 责编:刘虹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