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帮扶开出幸福花丨丘北:乡村振兴向“美”而行 沪滇携手创建“五美”阿诺
发布时间:2025-01-02 09:52:20
阿诺村隶属于八道哨乡矣堵村委会,位于普者黑双甲山码头旁,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全村共有187户987人,其中脱贫户22户104人,监测户2户11人,是一个白族聚居村寨。近年来,在上海市、虹口区的关心支持下,阿诺村坚持以协作促发展,东西部同向发力,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不断加强村内环境提升、民族文化挖掘、基层社会治理、产业发展融合等各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组织“引领”,示范带动风采美。以民族团结示范为突破口,实施“沪滇携手兴乡村,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文化墙改造,团结各民族群众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上海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村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民族团结亲和力、东西部协作帮扶情谊的深情感召下,村内成立了文旅服务、电子商务、民间艺术等9个自建组织,同时聘请“名誉村长”2名,参与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村23名党员,在裸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建设上都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村小组利用帮扶项目新建的村级活动场地,打造独有的“阿诺烤场”,以“烧烤+篝火晚会”的活动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旅游发展。
产业“造血”,富民增收生活美。阿诺村依托有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通过东西部协作工作机制,引入玖香和诺香两家玫瑰产业公司,流转土地2300亩,种植鲜食玫瑰,开发鲜花饼、玫瑰果汁、玫瑰酒、玫瑰果冻、玫瑰茶等玫瑰系列产品,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近年来,通过沪滇产业项目建设,阿诺玫瑰花产业厂房和冷库设施不断完善,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产业路实现贯通,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24年两个公司用工达到1.5万人次,务工收入达207万元。群众还积极自发改造民居,民居变客栈,爱莲居、柴火小院、今朝醉等15家民宿成为网红打卡地,客栈生意火爆。202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3835.28元。
文化“铸魂”,乡风文明精神美。以白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核心,通过帮扶建设“虹诺坊”扎染体验馆、开设面具彩绘、刺绣精品课,开展研学活动,打造“花神”系列文创产品、同时利用“太平节”“子孙会”“花神节”“火把节”等传统节日,探索“节日带文化、文化带旅游、文旅融合带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开发和发展中不断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2023-2024年共举办了各类传统节日庆祝活动10余次,吸引游客4.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80万余元。同时,在上海援建的村播活动室,2024年启动开设了2期丘北县“村播”网红培训班,全程参与培训学员共100余人,线上直播推介宣传阿诺村藕粉、鲜花饼、桃花酿等农特产品100余次,致力扩大阿诺村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环境“美颜”,生态宜居家园美。依托2024年沪滇项目的实施,开展村内污水治理,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致力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群众生活幸福感。目前,阿诺村已完成弱电入地900余米、文化墙绘1.3万平方米、风貌改造12万平方米、场地及道路硬化5530平方米,建好并投入使用阿诺沿线休闲驿站、学校片区小广场、停车场及特色寨门。同时,结合沪滇项目建设在村内采取“拆、建、绿、治、改”五项措施,不断提升村庄“颜值”,清理五堆十乱130余处、残垣断壁30余处、危废建筑清理600余平方米,绿化美化5000平方米,打造绿美庭院110户,154户户厕及1座公厕已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颜值”持续提升。
业态“多元”,旅游发展前景美。上海市及虹口区秉持“丘北所需,上海所能”的帮扶理念,帮助阿诺村建设停车场、公厕、雨水沟、挡土墙等基础设施,完善民族文化墙和环湖灯带等亮点工程,实现人居环境再提升,旅游服务更贴心,让阿诺村由“绿”变“美”。同时,引进帮扶资金建设菜籽油生产体验展示中心、非遗体验馆、少年儿童之家和村播培训室,联系上海图书馆捐赠了一批优质图书,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发展业态,提升游客乡村劳动体验,实现乡村旅游“吃住游”一体化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阿诺村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乡村旅游价值逐步体现。
未来的阿诺,将借助普者黑5A级景区的发展优势,在沪滇协作的帮助下,利用本村自身优势,不断扩展业态,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白族文化为灵魂,创新“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文旅三者的融合,释放土地、资金、人才等乡村振兴关键要素的活力,创造出“1+1+1>3”的效果,让阿诺村未来的发展更广阔。
(来源:州农业农村局)
(编辑:董飞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