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马关都龙镇: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发布时间:2023-09-14 10:45:00
整洁宽阔的水泥路面,错落有致的民房,生机盎然的农家庭院,漫步马关县都龙镇懂腊鱼、黄果树、茅坪等村寨,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一幅天蓝、村绿、水清的美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马关县都龙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擦亮绿美乡村的幸福底色,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奔小康”的路上,端稳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鼓起了“钱袋子”。
曾几何时,都龙镇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突出。全镇各村整体呈现荒芜破败的面貌,群众私搭乱建突出,房前屋后生活污水胡乱排放,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卫生厕所少之又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家常便饭。
都龙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绿美建设为主要抓手,由点到面,串点成线,打造一个又一个既有“颜值”,更有“内涵”的绿美乡村,共同绘就“绿美”“富美”“和美”新都龙的美丽愿景。围绕绿美建设,全域推进145个绿美村庄建设,迅速掀起建绿美、比绿美热潮,建成标杆村15个、示范村89个、达标村41个,创造了“一月一个样、三月大变样”的都龙绿美速度,让村庄“披绿”,田园“生金”,让“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态宜居环境成为日常。围绕厕所革命,因地制宜、真抓实干,改旱厕、修公厕、建立长效运行机制,2023年累计投入资金192.2万元,完成910座旱厕改建,1座公厕修建,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懂腊鱼村
在懂腊鱼村,以“绿美”为主题,挖掘壮苗特色,凝聚全村力量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改造。依托本村木匠巧工众多的优势,划分“竹编组、木工组、泥瓦工组、电焊工组、杂工组”五个小组,发挥所长,共同协作,雕刻石料木板,编制竹篮饰品,打造木鱼马车,改造乡间道路,修砌特色花台,打造田野风车,开春之际在路边撒下花种、栽下花苗,建设静美花园、百米花带。
小新寨村
在小新寨村,曾经“干部干、群众看”成常态,“干部跑断腿、群众不买账”是最真实的写照,环境脏乱差,鸡狗到处跑,整个村子没有生机和活力。近年来,通过时任村委会主任陶友林先试先行,敢闯敢试,带领全村轰轰烈烈搞起了绿美建设,实现了一个人“先试先行”带动一个村“华丽蜕变”,让如今的小新寨村一举撕掉往日脏乱差的标签,摇身一变成为边疆特色苗寨,成为绿美乡村建设标杆。
黄果树村
在黄果树村,扎实推进“橘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发展,以沃柑产业为切入点,创新发展思路,持续深化“种植园+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结合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把集体沃柑基地打造成融合党建示范基地、观光休闲基地、亲子体验基地,形成多种文化元素,推动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同时,以绿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集中清理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公路沿线的“五堆十乱”现象,对部分建筑进行立面更新,打造文化墙400平方米,向游客展示“橘文化”。目前黄果树发展沃柑近600亩,每年实现经济收入200余万元,人均增收近2万元,创造了黄果树下的幸福生活。
茅坪村
在茅坪村,把污水治理、裸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等纳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实现雨污分流、弱电入地、风貌统一、垃圾集中清运、绿化美化亮化的崭新面貌;同时,抓住都龙口岸开通的机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带动村民把“绿美”和“富美”相结合,不断增强边疆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绿美乡村建设中,都龙镇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逢年过节,传统的采花山、打陀螺、打快板等民俗文化活动都悉数登台演出,大家演、大家唱,载歌载舞,欢聚一堂。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健康家庭”“绿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党员”等评比活动,积极树立文明乡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向好变好。
绿美的人居环境是农村的“面子”,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梯子”,更是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棋子”。都龙镇把绿美乡村建设书写在中越两国交界之处,让青山绿水环抱边疆重镇,把荒山荒地变特色经济产业园,把“绿道花带”变“集体经济带”,把农居变景点、把农村变景区,实现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变。
(来源: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娟 排版:李法楠 责编:资云波 终审: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