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富宁县千村万户的共同富裕之路

发布时间:2023-10-08 16:00:10  

富宁县是云南省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创建的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党中央的始终牵挂。在新发展阶段,富宁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采用新发展模式,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让该县“土特产”八角焕发出勃勃生机,以巨大的发展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撬动了全县千村万户增收致富迈上共同富裕之路。

富宁县现有八角种植面积69.2万亩,分布在13个乡(镇)130个村委会1845个村小组6.6万户人家共30.1万人,覆盖了全县79.2%的人口。2022年八角生果产量18万吨,产值27亿多元,户均收入40900元,人均收入9000多元。当下正在进行大面积采摘,预估2023年各项数据都比2022年有明显增长。

从自发状态到高位推动

“八角是棵摇钱树,一年栽来百年富。”金秋时节,走进富宁县的壮乡苗岭、瑶山彝寨,一片片八角林尽收眼底,犹如一张张绿毯,铺满了山头。

富宁县大面积种植八角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有可采摘的八角树约为3500万棵,树龄从8年到300年等等不一,挂果的八角树既有几人合围的高达30多米的百年老树,也有碗口粗细的3米来高的小树。富宁八角产业曾经是一种自发无组织状态,长期停留在低水平发展层次。300年来,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富宁的八角在完成自身变革的同时,也见证了革命老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蝶变跨越。

近年来,富宁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强力推动八角产业发展,成立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八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八角产业的意见》《富宁县“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等扶持优惠政策,积极探索“生态综合补偿+”的绿色发展新模式,规划建设富宁县八角特色产业园区,由党政“一把手”带队外出考察招商,成功引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落地产业园区,实施富宁八角产业种植、加工、开发、交易一体化项目建设。对落地重点企业推行一名处级干部、一位驻企服务员联系一户的“二对一”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仅用8个月,富宁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为富宁八角“一县一业”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为快速推进八角产业发展,富宁县把八角树定为“县树”,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将八角作为绿美富宁先锋行动、绿美乡村建设暨绿山、绿水、绿道、绿城、绿村“五绿”的绿化树种,带动全县人民大面积、连片种植,实施沿街、河(湖)、路、城(镇)、校园、园区、旅游景区、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全域种植,实现了生态和富民“双赢”。通过党组织引领、产业园区带动、党员带头,预计到2025年全县种植八角面积将增达75万亩,增加造林面积6万亩,实现八角农业产值37亿元,加工产值46亿元。

从靠天采收到科技赋能

“这棵八角树种植于1767年,是目前全县发现的最古老的‘八角树王’。”在洞波乡渭基村的一片八角林地,富宁县八角研究所所长黄玉波指着路边一棵枝繁叶茂的八角树介绍,由于受市场、病虫害等影响,全县八角产业的发展一直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产品没有变成商品。

“市场价高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上山采八角,价格不好的年份,又任由其自生自灭。粗放式的管理,导致全村好多八角树都枯死了,这棵‘八角树王’也遭受了掉叶、生病,连续10多年不结果的命运。”渭基村村小组长熊跃峰说。

在富宁县,农村发展滞后的根本“症结”是产业发展缺少科技支撑,原本传统优势的基因,寄托着几代人共同致富梦想的八角林因缺少专业的人才、专业的管理,差不多都经历了八角树王一样的坎坷历程。

30多年前,富宁县国营花果山林场便发动干部职工在谭家堡种植了1100亩八角林,成了当时联农带富的典型。但由于交通不便、技术管理跟不上,八角林大面积枯萎,挂果最多的一年,亩产也只有200来斤。

为快速推进八角产业发展,富宁县通过建立健全实用技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富宁县八角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试行)》,推动龙头企业与西南林业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在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获得试验技术成果3项。并向上争取和统筹项目资金2753万元,以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与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建设八角标准化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在13个乡(镇)设立八角技术服务部,面向八角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助推八角技术人才培养。

花甲乡八角提质增效综合技术示范基地,郁郁葱葱的八角树林中,饱满的八角果缀满枝头,满林清香。30年前,44岁的付卫忠在这里种下了20亩八角树,现存活的大概只有12亩。“收成最好的一年,一亩也就200斤果,除去各种费用,一年到头也就1万多元的收入。”付卫忠说。

“这片八角林是公司实施的首批提质改造林。经过公司连续3年的监测管理,八角果从2021年的2000斤到2022年的1.7万斤,再到今年的3.7万斤,收入和产量均翻了近10倍。”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赵德洲说,像这样的标准化基地,公司共有8万余亩,辐射带动全县八角提质增效实施面积20余万亩,八角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种植户年增收1亿余元。

从单打独斗到众人拾柴

八角生产加工区、多功能交易区、仓储物流区、八角文化展示区、检测中心、晾晒场……走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八角清香浓郁扑鼻。据公司总经理黄庆波介绍,富宁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年可烘干八角鲜果10万吨、产八角茴香油400吨、优质苗50万株,年产值20亿元。目前,公司已与海底捞、盒马鲜生等多家知名用料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产品供不应求。

在里达镇那坡村八角提质增效综合技术示范基地,党员李发辉正在帮挂钩户李玉光家采果、打枝、施肥,忙得不可开交。据他介绍,那坡村全村2.5万亩全部参与了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提质改造项目,并成立了里达镇众志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不仅价格有保证,品质和产量也上去了。

“以前没有统一的收购商来收购,八角果经常会被压价。现在由合作社来统一收购,价格合理稳定,且合作社还按每市斤返利五分钱,又增加了一份返利收入。”李玉光一脸喜悦。

为了让八角产业惠及更多村组和种植户,富宁县依托产业园区项目发展基础和优势,坚持以党建驱动“产业链”运转,采取政企支部联建,通过找准企业和合作社、村委会、种植户四方共同发展的切入点,采取以“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经营发展模式,由公司、合作社、政府或村党组织签订“八角收购合作三方协议书”,由合作社以当地市场价格代公司向种植户收购八角,公司再以实际收购量按每市斤2角钱返还合作社,合作社以种植户5分、村小组5分、村委会5分、合作社5分的“4个五分钱”模式进行收益分配,让八角资源变成群众资产、让种植农户变成受益股东,形成公司盈利、合作社规模壮大、村组两级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的利益捆绑联农带农“四赢”局面。

“我们现在每天收购量1.2万斤,能连续收购30天,那坡村的八角果大概在40万斤,能帮助种植户、村、组各增收2万元。”里达镇众志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冯廷旺说。

据了解,4个5分钱模式正在富宁县铺开。2023年,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预计收购鲜八角4万吨,预计产生返利资金1600万元,可促进村、组两级增收村集体经济800万元。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革命老区富宁县围绕“土特产”八角产业打造的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商品经济优势已显山露水,且潜力巨大,八角产业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已发展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引领千村万户迈上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

(记者:喻传宏 余雨舟)

(编辑:罗贤慧 排版:李法楠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