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州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 “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3-10-09 11:29:01  

文山州坚持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州基本建成示范乡镇18个、精品示范村135个、美丽村庄433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42个,正在建设示范乡镇9个、精品示范村71个、美丽村庄303个、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16个。

聚焦“三个阶段”目标 擘画“新蓝图”引航


3年迈上新台阶。通过3年努力,全面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在全州104个乡(镇、街道)各建成1个示范行政村(社区),100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整治达标。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巩固在96%以上、十万人命案发案率巩固在0.45起以下,力争建成一批省级、州级绿美乡镇、绿美村庄,推动全州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8年基本实现强美富。通过8年努力,全州100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达到“三个一”示范村标准,与全国、全省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通过15年努力,全州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施“四个专项”行动 打造“新典范”引领


出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个一”行动的通知》,细化包含4个方面30项工作任务的行动内容。农民增收“一口清”行动。从农民收入、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乡村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庭院经济、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劳动力稳岗就业创业、社会保障、饮水安全、教育发展、医疗卫生共12个方面入手,细化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目标任务、推进措施,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基层治理“一网兜”行动。从全科网格构建、综治中心建立、矛盾化解、评估服务、社会治安、普法宣传、村风家风7个方面统筹谋划,细化基层治理制度、措施,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落实。绿美建设“一直抓”行动。围绕村庄规划、村庄道路、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污、卫生厕所、绿美村庄、农房风貌8个方面,细化绿美建设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党建引领“一盘棋”行动。突出活动场所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党员发展、“两个作用”发挥3个方面,明确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个一”行动的目标任务。



建立“五步评价”机制 激发“新动能”引擎


制定一个评分细则。研究制定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个一”评分细则,对行动4个方面30项工作任务的指标绩效要求、分值、评分标准、责任单位进行细化。严格一套认定标准。研究制定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个一”认定标准,严格示范村和整治达标村、先进乡(镇、街道)、先进县(市)认定标准。列出一张负面清单。研究制定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个一”负面清单,对示范村和整治达标村、先进乡(镇、街道)、先进县(市)的考核认定分别列出6条、5条、9条负面清单,要求在评定周期内,有1项进入负面清单的,将不得评为示范村或整治达标村、先进乡(镇、街道)、先进县(市),有3项进入负面清单的,将作为问题村、乡(镇、街道)、县(市)进行挂牌整改。下达一批建设任务。下达各县(市)2023—2025年各年度示范村、整治达标村建设任务,至2025年底,全州建成示范村104个以上、整治达标村898个。奖励一批优异典型。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州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被认定示范村(社区)、整治达标村(社区)、先进乡(镇、街道)、先进县(市)给予奖励。同时,县(市)得分排名情况作为州对县(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并视排名情况在年度综合绩效考评中给予加、扣分。乡(镇、街道)得分排名情况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提拔任用重要参考依据。村(社区)评分情况,按照20%占比作为定点帮扶单位考核分值。30项建设指标完成情况与州级相关责任部门年度综合绩效考评挂钩。



坚持“六项底线”原则 借鉴“新理念”引导


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强化党政“一把手”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坚持人民中心、激发动力。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坚持政府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既主动担当,又不大包大揽,形成政府、社会力量和群众共建共创共享氛围。坚持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统筹好当前和长远关系。立足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禀赋,坚持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并重,凸显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建设各美其美示范村。坚持依法依规、遵从自然。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既满足村民现代生活需求,又保留村景村味。严守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红线等底线,科学划定村庄建设边界,坚决防止乱占耕地、野蛮开发,杜绝私搭乱建、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等破坏性建设行为。坚持市场运营、持续发展。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新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用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引入或成立公司、合作社运营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大困境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关心关爱力度,统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教育培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达)

(编辑:罗贤慧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