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乡村振兴“加速跑”,文山市拼的是“硬实力”
发布时间:2024-01-12 10:57:28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保障,而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近年来,文山市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用心用情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质”。
硬化农村村组道路
铺就群众幸福路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作为助力乡村发展的“主动脉”,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交通民生。2022年,文山市启动农村村组自建硬化道路三年大会战,畅通乡村“血脉”,为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曾经喜古乡永丰寨村小组的入村道路是土路,崎岖狭窄又易湿滑,出行不便。如今,一条条崭新的水泥主干道蜿蜒在村寨中,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庭院与远处的青山、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串联成一幅幅美丽新农村的画面。
村民张文英跟记者说,原来家门口坑洼不平,雨天积水多,看上去脏兮兮的,十分糟心。今年路修好了,心中也乐开了花。
据了解,自开展农村道路硬化建设三年大会战以来,喜古乡党委政府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通过乡、村、组“三级联动”,全面撬动农村道路硬化建设,在2023年年底,实现了10个村小组16.3公里进村道路硬化,提前完成三年大会战建设任务。
喜古乡副乡长余正国介绍,通过整个项目的实施,全乡提前打通了自然村道路,群众的参与度在不断地提升,对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更好的带动作用。
2023年,全市上下按照“党委政府引领干、基层干部带着干、西畴精神激励干、群众比学主动干”的工作思路,全面补齐全市农村道路建设短板,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振奋广大干部精气神,坚决把“文山之干”新形象树起来、亮出来。截至目前,文山市已开工建设250.406公里,主体工程完工205.052公里,在建45.35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000万余元。
文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林绍华介绍说:“始终坚持‘想要富,先修路’的理念,紧紧围绕全市2024年实现一村一路绿化全覆盖的目标,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全面推进硬化工作落实,全市1022个自然村通畅率达96%,为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交通保障。”
推进农村“六件套”
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脏、破、旧”是原来村民口中的沙子坡形象,今年,为抓紧提升本村风貌,拿到美丽乡村“入场券”,沙子坡村干群对“裸墙”风貌提升改造建设的迫切呼声达到了高潮。通过讨论得出方案后,历经60天“激烈奋战”,沙子坡村小组54户1.4万平方米“裸墙”风貌提升改造圆满完工。同时,完成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20余亩,通过沙子坡菊花地招租的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如今的沙子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次第展开,满目葱郁的花丛间、田野上,农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硬化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日子也越过越好。
据了解,2023年以来,追栗街镇党委以入户道路及庭院硬化作为落实文山市委全面推进农村建设“六件套”的破题口,明确以“入户硬化、庭院整洁、居室干净、家风良好”为工作目标,按照“党建引领,三抓三促进”的工作模式,举全镇之力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累计发动群众3200余人次参与施工,硬化庭院和入户路共计291户,完成硬化庭院146户、入户路145户,硬化面积23540平方米。
追栗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陆红肖介绍,追栗街镇是文山市首家实现入户路和庭院硬化两个全覆盖的乡镇。在下步工作中,将继续抓好农村工作“六件套”,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农村工作“六件套”是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州府实践,是贯彻落实州委“三个一”“三件实事”的具体行动,是补齐全市乡村振兴短板弱项的有力举措。2023年以来,文山市委、市政府紧盯农村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创造性地开展了农村工作“六件套”,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硬化路”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57亿元,硬化村组道路404.88公里,有效解决了107个自然村8000多户3万余人的出行难题;“改厕所”方面,累计改建卫生户厕6745座、卫生公厕65座,群众“方便”更方便;“搞卫生”方面,“一角钱”工程累计筹资2200万余元,961个自然村垃圾实现集中收运处理,建成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5600余个,平坝镇沙老寨、坝心乡他披等一批村庄获得省级表彰;“去裸房”方面,累计实施裸墙美化8000余户260余万平方米,有力提升了村庄整体形象;“找工作”方面,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46场,推荐就业岗位5.4万余个,落实公益性岗位2500余个,建成就业帮扶车间51家,2023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3.17万人;“树榜样”方面,聚焦重点工作实干实绩,命名了一批名书记、七乡先锋、七乡干将,表彰了50名市级农村致富带头人,12人被评为州级致富带头人。
2024年1月2日,文山市弘扬“西畴精神”全面实施农村工作“六件套”推进大会召开。会议决定对2022年实施的农村工作“六件套”进行完善,将原“改厕所”“去裸房”纳入“美庭院”范围,将“搞卫生”纳入“清垃圾”范围,形成以“硬化路”“美庭院”“清垃圾”“治污水”“找工作”“树榜样”为重点的新农村工作“六件套”。接下来,文山市将以“实、紧、快、跑”的态度和信心,以农村工作“六件套”小切口,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大突破,真正以“州府作为”践行“文山之干”,奋力开创州府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东西部协作项目
助力农业基础设施升级
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发挥和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年来,文山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云南省委省政府、文山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进2023年东西部协作工作。
位于德厚镇亚龙新村的文山高原特色经济作物种苗繁育中心,是2023年度东西部协作重点扶持项目,项目总投资1300多万元,基地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玻璃温室大棚、简易温室大棚等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待下一步投入使用后,将带动德厚镇及周边小黄姜、百香果、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向10万亩量级发展,实现年产3000万株优质种苗,产值上亿元,为周边群众提供20个左右固定就业机会,灵活就业200余人,每年临时用工预计可达四千余人次左右,切实打造文山市北部乡镇特色农产品核心产区。
德厚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胡瑞虎介绍,项目建成后,可通过种苗科研、苗种供应、基地种植等实现全产业链良性运行,每年收取项目总投资3%-5%的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用于德厚镇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等支出。
2023年,静安区与文山市继续加强结对帮扶工作,推动静安区4个街道与文山市11个乡镇结对,并投入结对资金84万元;静安区社会组织捐赠资金174万元用于完善全市11个乡镇的61个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补短板及和美乡村建设,同时动员社会捐赠,深入开展“携手兴乡村”行动。
文山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胡国伟介绍,2023年文山市的东西部协作项目总投入资金4420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机关类项目资金投入3750万元,计划外项目投入63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了文山市产业的发展。
“百千万工程”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文山市按照“衔接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选择”的要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成一批批产业美、环境美、风尚美、内韵美、生活美极富文山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的项目。
走进德厚镇乐西村委会坝头自然村,不管是主干道还是背街小巷看上去都很干净整洁,村里各类绿植在冬日暖阳下生机勃勃。
乐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解成介绍,自实施百千万项目工程以来,乐西村委会总共完成了1390米的道路硬化,安装了52盏路灯,改善了4个组240户人家的出行条件。同时,还依托坝头自然村的酿酒传统建设了酒坊,不仅方便群众生产,而且给当地集体经济带来了创收。今年,村委会还获得了市级“精品示范村”的称号。
据了解,文山市2023年度初计划实施项目“百千万”示范工程61个,投资3700万元,其中:州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2个,投资资金635万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
文山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谭正福介绍,文山市2023年实施的百千万工程,乡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产业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为群众的增收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郭韦 排版:向传帅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