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全国土地日丨从“撂荒地”到“希望田”

发布时间:2024-06-25 09:58:46  

“这片种满甘蔗的山坡有270亩,我们整治出来后租给甘蔗大户,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3万元的收入,目前已一次性结清4年的地租。”富宁县新华镇仁和社区力们村小组组长农兴苹拉着记者高兴地说。

“你脚下的这片地有60多亩,涉及100多户群众,现在统一租给种粮大户,每亩每年有800元的租金。”砚山县江那镇书院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田时祥看着整治好的地块和绿油油的玉米苗,心情颇为激动。

看着地里绿意盎然、长势良好的甘蔗和玉米,很难想象他们口中的这些土地一年前还是杂草丛生、树木葱茏的荒坡、荒地。

近年来,文山州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切实把“撂荒地”变“希望田”,把藏粮于地落实到位,农民增收更有盼头。

荒坡种上了特色经济作物

农兴苹介绍,力们村这片荒坡归村集体所有,面积大、地势高、交通设施差,且附近无灌溉水源,一直以来,都属于荒草丛生的状态,以前养牛的群众多,大家都到这里放牛。近年来,随着县城的规划发展,力们村距离县城越来越近,群众到县城务工、做生意的越来越多,几乎无人养牛。大家看着这块地,越发觉得可惜,为推进荒地变耕地,新华镇多次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碰头商议,讨论适宜该地块种植的作物种类,积极物色和联络有意愿的村民和种植户,最终联系到当地的种植大户,在此种植甘蔗,发展特色经济。

“富宁县有糖厂,种植甘蔗有补贴,而且甘蔗对土壤和水份的要求不是很高。”农兴苹告诉记者,因甘蔗是4年进行一次轮种,所以租地协议也是4年一签,目前老板已将4年的租金全部支付,土地平整也由老板负责,据了解,这片地的整改费用是36万元。

富宁县新华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魏凯告诉记者,像力们村这样,将集体荒坡整改出来统一租给种植大户种植甘蔗,一次性收取4年租金的土地,全镇共涉及5个村小组共600余亩。

荒地建设了特色种植基地

位于砚山县江那镇书院社区办公楼左侧的60余亩土地,由于疏于管理,早已是林木疯长、杂草丛生。

这么大片肥沃的土地长期闲置,不能带来任何受益,群众心痛,社区干部也难受。如何破解难题,盘活闲置土地?社区干部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为工作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多次召开群众会征求群众意见,并采取“保姆式”管理服务,由每名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固定的几户农户,精准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共同协商解决办法,群众支持率达100%。最终采取社区统筹、对外出租的方式进行整改,将小而散的地块集合成一片,由社区负责集中管理,统一整改复垦,再统一对外出租。

“农户地里树木由各家各户自行砍伐、售卖,土地整理由社区统一请人开展,每亩600元的整改费用由社区先行垫付,待老板支付地租后,再进行扣除。”田时祥说,群众十分满意这个方案,整理土地时大家齐心协力,干得热火朝天,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全部完工。随后,社区干部又多次走访入户,发动周边地块的农户参与其中,最终整理面积达130余亩。土地整理完成后,看着大片肥沃的土地,先后有不少人表示想租用,经过召开群众会协商,最终决定将土地租给当地的一位种粮大户,用于建设玉米制种基地,每亩地每年租金为800元。

“太感谢社区干部了,要不是他们牵头,我家的2.6亩地还是继续撂荒,现在整理出来,卖树有一笔收入,每年还有将近2400元的租金。”书院社区群众李兴翠激动地说。

土地从闲置到有用,从“撂荒地”到“希望田”,文山州既实现了土地蜕变重生,又找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新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文山州有效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利用,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切实提高耕地利用率。2023年,全州净增耕地48.14万亩,排云南省第一位;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8.1万亩、粮食产量177.04万吨,分别居云南省第3位、第4位;粮食总产量实现22连增。

(记者:龚莉 张军丽 喻传宏 通讯员:杨朝春 黄鸿)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