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超级马里奥:秦辉
发布时间:2018-07-04 14:42:41 来源:文山新闻网
秦辉,云南大同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一名普通水管工人,四川广安人,今年49岁,1992年来到文山打工,从事建筑工程供排水管安装及管理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带领的水暖班组施工队从未出现因质量问题以及返工的现象,更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勤奋好学,任劳任怨,勇于担当”是他给工友们的印象。工友们或许不记得他曾获得过“文山州劳动模范”称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但年轻的80、90后工友更喜欢称其为“超级马里奥”(90年代一款流行的水管工人闯关游戏),在文山城的高楼大厦中,不乏其组织安装的供排水管道。
秦辉正在对供水水管进行焊接
赋有“工匠精神”的超级水管工
水管工,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工作岗位,专门负责城市建筑供排水管道设备安装,检修,维护,管理和使用。和秦辉同时期甚至是在他后入行的,都早已从水管工人升级为老板,做上供排水管维修、维护、清洗、疏通的生意。而秦辉二十多年如一日,依旧是一个普通水管工。“虽然水管工的工作很平凡,但这里面需要讲究的很多,每一次工作,我都非常希望能焊接好每一个接口,安装好每一根管道,让住户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遭遇到质量问题,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节约施工成本,这是我的本能和入行时的初衷。”在被问及为何不自己当老板,而是二十多年一直做水管工时,秦辉这样回答。秦辉喜欢不断地琢磨供排水管的安装技术,热衷于对供排水故障的查找,工友们遇到管道故障解决不了,第一个找的人就是秦辉,而他在查找故障原因的同时,也乐于把经验传授给其他工友,在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乐于分享。“有的人喊他劳模,有的人喊他超级马里奥,他总是不在意,好像没听见一样,而在工作中的那份专注和在意,谁都比不了。”秦辉的一位工友这样评价他。
测量并安装供水水管
能力与品质成正比
一年365天,除了年假,秦辉的从早到晚都在工地上。能吃苦、热心肠是秦辉的本性,技术过硬更是他的招牌。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秦辉已成长为项目部的技术中坚力量。也许在一般人看来,技术班长只要在工地指点交待一下,来回走一趟就可以了,但是秦辉不是这样,所有工序他都要进行全过程的巡查监管,确保不出现任何质量、安全问题。在工作中,他既是大家的班组长,又像一位老大哥一样,关心照顾大家。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带头的兵,不温不火,任劳任怨,耐心细致地做好管理工作。他坚信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工作,才能带好头,管理好班组。
对排水施工进行指导
秦辉的水暖班组施工队共有四五十名工人,有的已经跟随他一起工作了十几年。“秦大哥对新人包括老队员的培训都很负责,我们水暖班的人员流动性不大,进出上秦组长都有严格把控,这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劳动收入。”和秦辉合作了14年的工友李跃明说。对于团队的管理,秦辉这样总结:“材料是由我来管理,每一次切割,每一次焊接,都意味着成本的耗费,甚至影响着工程进度,更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收入,我要对每一个人和整个工程负责。”“在秦辉身上,看不到一点“领导”的架子,更多的是能力与品质成正比的老大哥,文山城有不少建筑的供排水管都是他组织安装的,但他从来没有炫耀过。”工友何金凯这样评价。一次因连续几天下大雨,项目部所在位置又在山坡上,出现了便道中断、边坡塌方等现象,施工所需材料无法进场,员工出入不便。紧急时刻,秦辉来不急穿上雨衣,带领着挖机班组来到山下,从便道的起点开始清理,指挥抢修便道,组织边坡支护,保证了项目部材料的供应和人员出入安全。
爱岗敬业的“超级马里奥”
在文山城某小区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由于队员操作经验不足,项目的房屋供排水试水无法过关,在工期紧,时间有限,人手又不足的情况下,秦辉拿着设计图纸来到项目工地,认真倾听工友们的意见,耐心详细地为工友们解读图纸,秦辉组织队员多次查找故障原因无果,在工友们都下班的情况下,秦辉独自一人打着手电筒查找故障,通过一夜未眠的奋战,终于找到故障原因,找到暗埋的破损管道,顺利解决问题。第二天,工友们来工地上班时,一切都如往常一般,秦辉忙碌的身影依旧穿梭在工地上。
排查水管故障,确保把质量过关的房子移交到住户手中
秦辉从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而是坚持刻苦学习,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积极创新,积极引起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最大程度的为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增加施工利润。多年来,通过秦辉改造、创新和升级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为公司累计降低了600多万元的施工成本。就是凭着对事业的无比热爱,秦辉把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默默无闻但却始终如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先锋作用,在自己的努力奋斗中探求人生价值。他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无愧于自己的职责,无愧 “劳模”的光荣称号。
当你在文山城某一处拧开水龙头,享受着冲洗的畅快时,像秦辉这样普通的水管工人或许正在烈日当空下安装水管、或许正在冰雪飘飘下查找故障,无论冷暖,秦辉就是具有“工匠精神”中的一员,凭着几分执着和赤诚,二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但始终如一。
(记者曾炜)
(编辑: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