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手工陶器,指尖上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0-11-13 10:44:35
一块泥巴经过艺人的手艺变成生活用品,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当土陶从生活用品变成工艺制品,无疑是一次华丽的转身。
在第六届文山三七节的文玩七乡展区,茶器、炉、盆、钵、罐等土陶产品千姿百态,顿时让人有种穿越时空之感。
正在选购陶器的刘阿姨仔细地打量着一套铜鼓茶具,她说:“很有意思,这套茶具很特别,铜鼓文化厚重,很值得收藏。”寻到自己的心仪之物,刘阿姨喜上眉梢。
文山窑上工艺品销售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何玮崇介绍,这套茶具叫铜鼓茶具,是按广南县博物馆现存的最完整的铜鼓以及上面提取的纹样做出来的一套纯手工茶具。广南是铜鼓之乡,所以这套茶具很有收藏价值。在2020年“经典工美”--中国(大连)工艺美术博览会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大赛中,王明俊老师的这套云南铜鼓茶器获得了优秀奖。全国投了一万多件作品,云南只有3件作品获奖,这是其中一件。此次三七节展览,何玮崇一共准备了七套这种茶具,只剩下最后一套了。
王明俊,文山窑上工艺品销售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是云南省青年陶艺家,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我是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人。华宁是陶乡,所以我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技艺。2004年来到文山学院求学后,很喜欢这边的民族文化,所以毕业后我就一直没回去,留在了这边做陶。”王明俊说。
王明俊在文山学院学的是美术专业,求学期间,他在文山接触了诸如铜鼓文化、稻作文化等等各种民族文化,很是喜欢。最终,他决定留在文山做出与老家不一样的陶。
“通过陶艺这种技艺,把我们的民族文化附着在陶瓷上面,将会魅力无穷,陶瓷文化更会经久不衰。”王明俊说。
王明俊的工作室是文山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他本人也是文山学院外聘的专职的陶艺老师。工作室开课的时候,有很多大学生、中学生和喜欢陶艺的人都会过来学习陶艺。王明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热爱陶瓷艺术,感受它的魅力。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民间纯手工的制陶工艺已越来越少,割舍不掉的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留恋。生活艺术,艺术生活,对人是一种无形的洗涤。
怎么样,喜欢陶器吗?
喜欢就去淘一件吧!
(记者吕静 骆丽)
(编辑:侯佑琴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