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征兵故事丨李顺:军营,我生命中成长的摇篮
发布时间:2021-02-08 16:57:23
李顺,云南省丘北县人,1987年10月应征入伍,服役期间获连队嘉奖,有读书心得作品获团队征文一等奖。1990年12月退役,现为丘北县融媒体中心新闻总监、编辑职称。人生箴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近些年来,每到八一建军节那天,我便会翻出珍藏在书柜里的《军人纪念册》,用手机拍几张在部队服兵役时的照片发在朋友圈,祝昔日的战友们节日快乐,之后,意料之中获得了无数的点赞和羡慕之词。看着那一帧帧与战友的合影,我的思绪总是会回到了那久远的过去。
1987年10月,一个寒冷却令人热血沸腾的冬日,我从位于滇东南的丘北老家应征入伍,成为成都军区通信团的一名战士。当时,新兵集训在四川彭县一个名叫宽河坝的小山村。为了实现从一名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在新兵连,我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友们身着橄榄绿的军装,在教官的指挥下,像幼稚园的孩子,学着走正步、跑齐步、站军姿,日复一日一丝不苟地反复练习着各种队列动作的一招一式。
军队的生活起居方式与地方有着太多的不同,吃饭之前,我们会以班或排为单位进行饭前一支歌,声音最大最洪亮那组可以优先进入食堂打饭就餐。半夜熟睡时,急促哨音之后的紧急集合,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捆绑背包穿好衣裤跑到训练场上,还有就是把松散的被褥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口缸、毛巾、牙刷等呈一条线摆放……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战友们仿佛脱胎换骨一般,精气神十足,蜕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下到连队后,我既是报务员又是连队的文书。平日里,在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严以律己、刻苦训练,在抄报和发报技能竞赛中多次都获奖,并被连队授予年度的个人嘉奖。还有,我撰写的文章《做像父亲那样的人》更是在通信团举办的“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读书心得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那年月没有手机,这些喜讯通过书信传到家乡的父母手中,让父母既激动又欣慰,不断来信赞扬和表达了期许,这更成为了我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部队,参加严格训练的同时,我最喜欢的便是阅读和写日记。我阅读的书籍很多,而且门类繁杂,哲学、历史、文学、军事,这些书籍能借则借,能买则买。我深切体会到,阅读就像注重养生的人常吃五谷杂粮,唯有杂食,才能营养均衡,而且,真正的好书有如美食,在阅读思考中越咀嚼越有滋味,让人欲罢不能。平日里,一本本厚薄不一的书籍像行道路旁的碑石一样,镌刻着方向和前程,看着它,我的目光因此而坚定,脚步也因之自信而不迷惘。时至今日,我依旧保持着阅读的这一良好习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1年初,我退役回到了丘北老家,被安置到县广播站工作,之后单位几易其名,现在称为县融媒体中心。因为三年军旅生涯中长期阅读的知识积累,以及在部队上造就的坚强、责任与担当,这些知识的沉淀和做人做事的品行,让我很快从退伍军人的角色转换为一名书写和见证时代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并通过函授取得了大专文凭。新闻采访之余,我还长期坚持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各类文体的创作,至今有数千件新闻和文学作品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云南日报》《文山日报》等各级媒体采用,多篇散文入选《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中国最美游记》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选本,先后有百余件新闻、散文、报告文学获得全国性和省州的各类奖项,并被中共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为文山州“第三届十佳记者”,自己加入了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省作家协会。由于在业界取得明显的成绩,我还被推选为丘北县政协委员和文山州政协委员。
当过兵的人都会承认:军营生活单调乏味,但能磨练人的意志……正是这么一段特殊的人生岁月,造就了我的坚毅、刚强、吃苦耐劳与责任担当。在如今的我看来,这些品格只要具备一样,便能让人受用一生了。
感谢军营,我生命中成长的摇篮。部队给了我勇敢和智慧,从此再也不怕浪打风吹,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我一辈子也不会懊悔!

(来源:丘北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