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顺甸河大寨,文山市的“军人村”
发布时间:2022-08-03 16:27:45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军魂依旧。在风光旖旎的顺甸河畔,有一个名为“顺甸河大寨”的小山村,这里先后走出了25名军人,这群有着浓厚军旅情节的军人退役后继续保持和发扬着军队的优秀品质,谱写出一首首退役不褪色的赞歌。
顺甸河畔追溯红色记忆
提起文山市喜古乡戈革村委会顺甸河大寨,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它的代名词,顺甸河的神秘面纱似一幅不可亵渎的完美图画,这里是每个文山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谁曾想,这样一个温润、秀丽的地方竟蕴藏着一段壮烈感人红色历史。
在《文山市革命老区》第六十四节,忆文山县喜古乡的民主建政工作一文中这样讲道:“1950年3月,土匪到顺甸河抢劫耕牛,乡基干队指导员张昆带领基干队追击,追回耕牛21头,但张昆同志被敌人的枪弹击中,当场牺牲。战友和当地人民含泪安埋了张昆同志的尸体。他的形象深刻地留在当地人民心中。”
革命先烈们过去英勇的故事一直激励着顺甸河畔的人民,现在,在文山市喜古乡戈革村委会顺甸河大寨这片红色热土上,参军报国的志向在不断地传承。
25位村民先后光荣入伍
在顺甸河大寨村民小组,参军入伍是一个无比荣光的事,组里村民可谓人人皆军属,这个只有74户人家、313人的村民小组,先后有25位村民光荣入伍,其中既有父子兵、兄弟兵,也有从大学校园中光荣入伍的大学生兵,并且多人在部队立功受奖。说起参军的亲属,每户人家都能滔滔不绝地讲出许多故事来,如数家珍。
山建林是村里的一名大学生,他青春朝气,阳光活力,山建林的父母介绍,他们的儿子一直想当兵,考大学的时候,还专门报考体育专业,只为了能让自己的身体素质能达到参军入伍的要求。进入大学后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军旅梦,经过两次验兵后成功参军入伍!
“参军入伍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军人在我的心目中无上荣光,第一年验兵心理测试没有通过,第二年没有放弃,最终顺利通过验兵,进入了部队,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我将立志为人民服务”。顺甸河大寨现役军人山建林曾这样说。
顺甸河大寨的退役军人张锐是退役老兵张进喜的儿子,2001年参军入伍,2003年退伍,期间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高原演习、2003年滇藏军用光缆施工,曾获得优秀学兵、优秀思想工作骨干等殊荣。
“家里三代军人,受父辈影响和响应国家的号召,所以选择参军入伍,现在退伍回来,在党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还是那句话‘若有战,召必回!’”张锐说。
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
在经过部队大熔炉的淬炼之后,顺甸河大寨的退伍老兵继续保持部队忠诚、守纪、担当、顽强的好传统好作风,真正做到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家乡再立新功。
顺甸河大寨的退伍老兵张进喜于1972年在蒙自服兵役,曾经是一名铁道兵,1976年退伍后他通过积极求学,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三十余载,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2014年被评为优秀乡村医生。附近村民有简单的头疼脑热,张进喜都能手到病除。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参战老兵,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父亲教导我,一定要为人民服务,所以我退伍回乡后选择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我将发挥自己的余热,以后我也将教导下一代发扬爱国传统,为国做贡献!”张进喜说。
在顺甸河大寨,和张进喜一样退役后选择回乡建设家乡的还有余林泽。余林泽2002年参军入伍,在部队空军后勤服役16年,退役后他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成为一名村干部,上任后,他迅速转变工作角色,找政策、想办法,真心真情为村民排忧解难。
文山市交警大队派驻戈革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李忠平也是一名拥有10年军龄的退役军人,他驻村已经近5年时间,驻村期满后还主动申请留任。多年的驻村工作,李忠平已经把自己当成顺甸河大寨村民小组的一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责任担当和退役军人的优秀品格。
从“保家卫国”到“富民兴村”,使命不同但初心不变。顺甸河大寨的退役军人以永不褪色的军人情怀奋勇拼搏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成为美丽乡村新画卷中一抹亮色!
(来源: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梅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