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州建成1129个综治中心 让群众“有事找综治”
发布时间:2025-02-14 16:22:00
近年来,文山州在州、县、乡、村4级建成1129个综治中心,每年解决问题10万件,“有事找综治”逐步成为一种习惯,综治中心成效满意度达到97.28%。
近年来,文山州逐步建成4级综治中心,第1次实现千人进驻(县乡村2449人常驻),第1次实质性向行业派单,第1次形成职责清单、工作指引、评估标准等规范,综治中心成为统筹平安建设的重要工作平台。
文山州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办公,力量资源整合实现“五个一批”。其中,实现一批干部融入,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司法所所长担任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副主任,社区民警担任村(社区)综治中心副主任。实现一批人员进驻,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等单位派员常驻,法院、检察院、农业农村局、林草局、水务局、住建局、卫健局等单位派员轮驻,工、青、妇等单位与同级综治中心建立联动机制。
一批资源实现整合,推动调解、诉讼、检察、信访、法律服务等多中心合一,州、县(市)2级实现机制融合,乡镇(街道)、村(社区)2级实现物理融合。
文山州创新实施“基层治理一网兜”,把党建、综治、统战、信访、创文创卫、公安等各类网格整合为一张网,将辖区内所有的人、地、物、事、情全部纳入一张网格管理,为综治中心布下“万双眼睛”。
文山州抓好“三个小切口”,织密网底,新增2.4万个微网格,网格总量达4.27万个,网格管理半径缩小到重点地区10户,一般地区20至30户。强化实战,聚焦“管住人、管住事、管住面”,将网格员工作规范编成容易记住的快板节目,用培训会、文艺晚会等多种方式推广。激励履职,出台《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用荣誉感、积分制、补助金调动广大网格员真正履职,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活水”。去年,省委书记王宁在文山州调研时点赞了文山州富宁县安康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
文山州主动申请提前运用云南省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推广运用到全州8个县(市)、104个乡镇(街道)、1016个村(社区),突出抓前端,聚焦矛盾纠纷、特殊人群2大模块打通信息壁垒,将信息系统推广运用到200余家单位。
布终端,投入300万余元拉通1016个村(社区)电子政务外网光缆,将信息系统电脑终端推广到村(社区)。在信息系统中绘制网格地图1.8万个,探索3D模型网格地图管理,将信息系统手机终端推广到村民小组。
重运用,制定信息系统运用工作标准,完成州、县、乡、村4级2256名系统管理员培训上岗,在信息系统中录入列管各类人和事17万件,调整落实服务管理措施4万件。
强配套,开发“接诉即办”平台,通过“随手拍、一网办”发现解决群众诉求、安全隐患、矛盾纠纷。
围绕综治中心指令“谁来办”,文山州在所有公职人员和村组干部、网格员中推行“三必到、四必访”,要求“突发事件必到、矛盾纠纷必到、聚集活动必到”,实现“长期外出返乡家庭必访、困难家庭必访、新分户家庭必访、留守家庭必访”,形成“万名党员进万家门、万名干部办万家事、万名民警解万家忧、万名教师访万家情”的生动局面,让综治中心“派单有人接、接单有人办、办单有人督”。
全州每年“组团”入户10余万次,走访群众50万人次,发现解决问题7万多件,为群众办事25万件,“三必到、四必访”成为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文山实践。
文山州坚持“职责不打乱、力量不分散、统分结合干”,建立健全综治中心运行机制,把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以下,为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做到“三个知道”:让群众知道找哪里。喊响“有事找综治”口号,把综治中心地点搬到人员密集场所,把矛盾纠纷搬到综治中心化解,把落实综治中心派单现场搬到群众身边,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平安建设实现“三变”(无人变有人、个体变整体、分力变合力)。
让部门知道干什么。坚持“大事牵头干、小事分流办”,推行综治中心及网格化“一图一单一指引”(流程图、职责清单、工作指引),明确各级各部门平安建设“责任田”,越往下职责越少、越往上专业越强,防止层层“甩锅”。
让干部知道怎么干。制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程图、特殊人群评估标准,选择363个自然村开展示范培训,每年2轮逐户逐人排查起底风险隐患,让干部在反复实践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文山州、县、乡、村1129个综治中心的建成运行,助推全州基层治理实现“三少一好”:亡人少,非正常死亡降到历史最低,命案低于全国平均值,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2年下降83.9%,溺水、道路交通等死亡事故全面下降;冲突少,社会矛盾批量化解,“民告官”败诉占比从2021年47.8%下降到2023年的15.77%,2024年以来,群体性事件保持零发生;犯罪少,2年来盗窃、诈骗、毒品犯罪均减半,成为全省犯罪率最低的州市之一;评价好,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年间平安建设11个经验材料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肯定。
(《云南法制报》记者:朱光清)
(编辑:董飞 排版:冯明兰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