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刷脸打卡领工资!为农民工解决“薪”事
发布时间:2020-05-13 16:13:08 阅读 20456
——用工实名制见闻(二)
当了近三十年的农民工,最近这二十多天以来,47岁的陶斯明又挺起了腰板。

陶斯明是文山市木棉湾2期项目点上的一名木工,到这里做活已经4个月。因为年纪增长和干活劳累的原因,弯腰有些吃力,而每天2次的签字打考勤不可避免。自从工地安装了联网实名制考勤系统,刷“脸卡”上下班,他的腰轻松多了。
在文山州建筑项目工地出入口,这样的系统正逐渐成为标配。


用大数据治欠保支

陶斯明于1991年从重庆老家来到文山务工,几十年来,在多家企业的多个项目工地上都干过活。最早以前,劳资关系、劳动报酬标准主要是口头约定,考勤双方各自记录,待要结账时跟老板一核对,若是出现出入,也只能折中计算。也有几次遇上被拖欠薪资的情况,简直是空口无凭,求证无门。后来的用工管理,要求每天早上上班时签个字,下午收工下班时也签个字,证明当天的出工情况。对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实施后的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陶斯明觉得,“有记录”,能避免很多纠纷。
早上7点左右,陶斯明来上班了。在木棉湾2期项目工地入口处,他在员工通道里停留了1秒,机器说了一声“谢谢”,他通过,走向测体温的桌台。当记者追上去时,那机器以一声“验证失败”来劝退。

“没有进行用工实名登记并录入系统的陌生人,是进不了项目现场的。”说话的是中国联通文山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杨舜恒。木棉湾2期项目点使用的这套考勤系统正是由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开发,全称叫作农民工实名制治欠保支大数据平台。

记者看到,这套系统的运行需要一些硬件,其一是陶斯明走的通道,由进出闸机各一台、人脸识别设备、LED显示屏一块、前后两个摄像头组成;其二是信息录入设备,即放置在门卫室的一台电脑。硬件安装好后,工作人员要采集每个农民工的姓名、身份证号、工种名称、正脸照片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当他们上下班走过通道时,只要露出面部就能自动识别并生成考勤记录,方便日后调取作为发放工资的依据。
除了基本的考勤管理,系统还支持人员定位、电子合同、银行代发工资、线上培训等操作。通过系统对接,企业可以管理工人,人社部门足不出户就能监管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农民工也可以查询个人务工信息,整个过程是透明的闭环管理。

3万贵吗?比起吃过的“亏”,赚大了

功能如此强大的系统,是不是要花大价钱呢?文山联通杨舜恒说,硬件设施只需3万元左右,目前软件平台对文山州是免费的。据了解,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可以保存90天,人脸识别的考勤记录永久保存,以防多年后发现劳资纠纷可以调取。数据传输采用的是联通的网络,成本很小。所有数据存放在云端,不会泄露也不会丢失。一套设备在一个工地结束用工后,可以迁到新的工地安装,包括搬迁、安装、日常巡检、维护等各项服务在内,一套设备每月收取200元左右的维护费用。
“中国联通是国企,在每个县(市)都有分公司,我们承诺如果发生任何问题,城内的一个小时之内上门解决。但是使用下来,大家反馈很好,没有什么问题。”杨舜恒说。
3万,贵不贵?不贵!吃过“亏”的兴博进房地产公司,从中天豪庭C区一标段开始,好几个工地都用上了。



从那时起,中天世纪项目开始推行用工实名制,并逐步走向信息化。郑燚介绍,农民工干的多是粗活,指纹容易磨损,有时指纹识别不灵敏。遇上用工高峰期,一个项目工地三百来个工人,光打卡都要好长时间。至于刷芯片卡,忘记带卡、代打卡、打完卡就离开等问题也无可避免。而人脸识别必须本人到场,做不了假,所有考勤信息一目了然,管理更加规范。
用工实名制信息化,通过公正透明的数据记录,为潜在的劳务纠纷提供有效凭证,农民工和用工企业的权益都得到了保障。
(记者 侯佑琴)
(编审 资云波)
相关链接:
人脸、指纹识别打卡 用信息化管理——建筑用工实名制见闻(一)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0 号
文山评议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