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建院所50周年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9-12-17 18:03:44   阅读 32533  

筚路蓝缕 不忘初心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五十年艰苦奋斗,五十年革故鼎新,五十年前赴后继,五十年,历史赋予了文山皮防人不可或缺的宝贵机遇。

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几经搬迁,历经风风雨雨,不断发展壮大,始终秉持"传承、仁爱、精诚、协作"的精神,既承担着全州麻风病、皮肤病、性病的诊治,也承担着群众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的工作,是一所皮肤专科特色鲜明的医院。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日新月异的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文山皮防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

50年求索——岁月足音日益铿锵

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前身为云南省皮肤病研究所,1969年12月,响应党中央"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下放到农村去"号召,迁到文山,改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皮肤病研究所",挂"云南省皮肤性病防治所"、"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皮肤病研究所"两块牌子,为正处级单位,重点负责对文山州麻风病的防治。共有职工32人,驻文山城西山脚文山州人民医院原住院部工字楼内。内设办公室、麻研科、皮肤科、门诊部、病理室、化验室。

1980年,恢复云南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部分人员调回昆明。文山州皮肤病研究所为集麻风病防治、皮肤病诊疗为一体的公益一类医疗机构。

1987年7月,该所整体搬迁至文山城区响水桥西华路25号。10月27日,州政府研究确定州皮肤病研究所为正科级单位。

1997年12月22日,州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由正科级单位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内设科(室)为办公室、麻风防治科、医务科、科管科、宣教科、行政科等7个科(室)。

2002年11月,文山州皮肤病研究所更名为"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同年12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为正科级单位。性质为"国家公益性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州级事业单位"。职责为"负责从事全州麻风病、性病和各种皮肤病防治"。

2007年,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被确定为全国麻风防治培训基地、云南省麻风康复中心。

2008年12月,州皮肤病防治所经中国麻风病控制中心批准成为全国麻风病防治科研及培训基地。

2012年该所搬迁到文山市新平坝社区小冲村49号,搬迁后单位防治及医疗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较好地满足了广大患者就医需求。目前单位内设办公室、财务科、麻风病防治科、性病防治科、医务科等11个管理科室,下设变态反应皮肤病科、风湿免疫银屑病科、感染性皮肤病科、皮外科、检验科、病理室、治疗室、医学激光美容科等皮肤科临床科室,拥有病床200余张。

麻风村今非昔比

自此,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如今的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卫生专业机构,是全州皮肤病、性病、麻风病治疗及专业人员培训中心,中国麻风防治中心的麻风防治培训基地。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京市协和医院热带病研究所、上海市长征医院、山东省皮肤病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等10余家全国知名皮肤病专业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坐诊、查房和疑难病例的指导。

对各县消麻工作培训会

在全州乃至全省麻风病、皮肤病、性病防治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特别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白癜风、天疱疮的诊治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近几年来,州皮肤病防治所加大了麻风病防治科、皮肤整形外科、激光美容科等重点科室的建设,为全省麻风畸残者实施了麻风畸残康复矫治手术共计2203例,在防控工作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和方法被全省乃至全国借鉴。自1989年至今连续30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防治工作质量考核年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国家卫生部、云南省卫生厅及云南省、文山州人民政府的表彰。

麻风防治——一代代良医无私奉献感人心

2019年7月30日-8月4日,省卫生健康委消除麻风病危害达标考核验收组对我州麻栗坡县、富宁县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进行达标考核验收,并宣布通过考核验收,实现了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这是文山州几代麻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结果,这一成绩说明文山州在全面打响消除麻风病危害攻坚战中取得重大突破,消麻工作吹响胜利号角。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引起人体肢体和面部永久性毁损。由于特殊的人文因素和地理环境,文山州历史以来就是麻风病的"重灾区",新中国成立前,全州104个乡镇几乎所有的村寨都曾经发生过麻风病,麻风病在文山州这片红土地上肆虐横行,眉脱趾勾、手断脚跛、面瘫嘴歪、眼瞎垂足等严重畸残的病症一度让人谈"麻"色变。

多年来,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带领全州皮防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成绩,使文山这块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麻风病最高发地区的红土地不再令人畏惧;同时,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全体干部职工把麻风病的人冷暖放在心头,对麻风病患者和康复者从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真真切切的关怀,使这一特殊人群逐步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对各县开展消麻培训班

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自成立以来,带领全州皮防工作者不断摸索有效防治麻风病的新方法,经历了麻风防治"隔离治疗"、社会化综合防治、联合化疗、社会康复"几个阶段,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文山州实际的工作方法和防治模式。为了麻风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全体干部职工成年累月地奔赴在麻风防治工作一线,风里来,雨里去,走遍了全州发现过麻风病人的村村寨寨。谁都无法想象,那些年,除了要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麻风防治医务工作者还要承受数不清的歧视、偏见和侮辱,男医务人员找女朋友难,女医务人员找男朋友也难。但凭着对麻风者患者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文山州皮防所领导干部和职工在艰难环境中磨炼出矢志不移、献身麻防、造福人民的信心和勇气,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昔日的不治之症变得可防可治而不可怕,万余名麻风患者从此获得新生。

麻风病联合化疗理论学习及现场实践培训

针对文山州严峻的麻风病疫情形势,为力争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州皮肤病防治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各级各部门联合协作,落实各项社会关爱指标,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齐抓共管,及时解决麻风病患者和康复者生产、生活问题,切实提高麻风病患者和康复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布置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建立消除麻风病危害成员单位联络员联通工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相互促进;落实关爱指标,齐抓共管献爱心;强化督查机制,实行部门交叉督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此外,皮防所还采取了超常规措施,主动加码,按照"整乡推进、全面覆盖、巡回扫荡、不留空白"的消除麻风运动工作原则,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召开工作培训会、动员会;把省级要求的5年内疫村普查工作扩大至10年内疫村;将省级要求的线索调查率从20%提高到80%;将省级要求的麻风现症及监测病人密切接触者检查工作扩大到存活的所有病人,将体检范围扩大至与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二代以内亲属;开展溯源追踪体检工作,对当年新发现麻风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三代内亲属成员开展追踪体检;积极开展长期外出人员管理和返乡体检工作。

麻风病联合化疗理论学习及现场实践培训

多年来,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在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州实际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同时,业务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撰写出《麻风垂直服务与基层防保网结合发现病人的可行性》、《MDT-MB方案治疗麻风男女细菌阴转观察》等23篇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州级刊物上发表。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科研课题,荣获各类科技进步奖共八项,其中:"控制和基本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获国务院授予的科技进步一等奖;"早期麻风病的实验诊断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短程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示范推广"获省星火科技成果三等奖;"麻风病联合化疗"获州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汉族麻风病易感基因的定位候选克隆》研究项目与山东省皮防所合作在文山实施,发现7例麻风病易感基因,专家评价该项目为"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是麻风病防治史上的重大突破。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麻风防治各项工作的开展。

与各县级皮防站签订责任目标书

坚守初心——为"生命至上"求精创新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而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

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陆续开设了相应的业务科(室),从开始的单一麻风防治逐渐发展成为集麻风病、性病、艾滋病、皮肤病预防、诊疗、科研、教学和美容、康复、整形为一体的综合国营医疗机构,成为州内乃至省内治疗常见皮肤病的权威机构。

在长期的治疗工作中,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74年,文山州皮肤病研究防治所研制近100余种皮肤科外用制剂,用于临床疗效观察,完成了云南省第一份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物制剂手册,该手册由省卫生厅提供印刷经费,发全省指导使用。1987年12月,由文山州皮肤病研究所自行研制的28个自制药品获州食药监局批准配制,并同意在全州皮肤防治机构调剂使用。

1989年1月,州皮肤病研究所被确定为云南省性病综合防治监测哨点,负责全州性病综合防治及监测工作。州皮肤病研究所制定《性病监测工作方案》、《性病疫情报告制度》,开设性病门诊,并在中心卫生院和19个乡(镇)建立监测点,加强对特种人群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性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1992年8月26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性病防治中心挂牌成立。负责性病综合防治、培训、疫情收集上报、高危人群监测。1998年3月23日,在文山州皮肤病研究所增设文山州性传播疾病防治中心。2006年3月,成立文山州性病防治监测领导小组,负责性病防治的组织领导。之后,陆续开展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干预、全球基金艾滋病同性恋干预等项目,该所不断加强本所自身建设。2016年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联盟医院;2019年2月被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纳入云南省皮肤免疫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的分中心;2019年5月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建立联盟关系。

2008年被中国麻风病性病防治中心确立为麻风病国家科研和康复手术基地,同时也是云南省麻风畸残矫治中心。经多年努力,州皮防所获国务院、省部级、地厅级科技进步奖二十多项,拥有获得"马海德奖章"、"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感动中国皮肤科医师奖章" 、"省政府特殊津贴"、"七乡学者"的优秀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

继往开来——践行新医改 服务大民生

医疗关乎民生。医疗服务的根本目的是让百姓真正得到及时、有效、实惠的治疗和康复,让党和政府惠及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

服务态度是反映服务质量的基础,优质服务是从优良的服务态度开始的。近年来,该所为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促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不断建立和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核心制度、医疗工作制度及岗位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并编印了《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制度汇编》。

2016年开始,皮防所以《三级皮肤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参考)》、《三级皮肤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细则(参考)》为指南,以病人为中心,以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五大要素,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内涵"的工作方针。通过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部门职责、建立及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强化人才培养建设、完善和落实核心制度及相关制度、提高医疗及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皮防所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全面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该所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业人才。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出进修、在岗培训、异地培养、学术交流等"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成材环境。近五年来,共有300多人次到省内外进修学习,150余人次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全所医务人员在个人业务能力上成长很快,工作能力得到了全所职工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等。2015年以来,共开展了14项新项目、新技术,有2项科研成果获得州科技进步奖,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还积极与山东合作开展"DDS综合征"检测项目,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合作开展"易感基因检测"项目等。在全所营造出学技术、钻科研,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医德医风好,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医护队伍和人才梯队,为人民群众的皮肤健康提供"质优、安全、便捷、价廉"的服务。

在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和态度的同时,皮防所还着力加强硬件设施和医护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近五年来,该所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门诊楼,设计装修了检验科和激光美容科,对污水处理系统、变压器、单位内部环境等进行改造,还购置投入高能量激光治疗仪、红外线射频治疗仪、CO2激光仪 、调Q激光、病理成像系统等一大批医疗设备,共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给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环境,满足了快速增长的医疗需求。目前,门急诊科已建成投入使用,为病人24小时就诊提供便利。

在建立健全各种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该所年年组织应急急救演练和竞赛;邀请专家到讲授应急抢救内容,人人参与急救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所医务人员面临突发卫生事件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进一步规范了应急救治工作。

行医济世不忘初心,心怀志向从今再起。

展翅翱翔的文山州皮防所人,已走过五十年漫长岁月。

如今,正带着无限生机和蓬勃动力,以"感恩之心、惠泽苍生"的鸿鹄之志,拉起远航之帆!

(记者 资云波)

编辑:郭韦

排版:曾炜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