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非遗】壮乡礼乐,洞经音乐中的阳刚派

发布时间:2022-04-21 16:55:02  

洞经音乐,2013年10月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洞经音乐是一种文人祭祀孔子、祭拜文昌和关圣的儒家礼仪音乐,故又被称为“礼乐”“雅乐”。清乾隆年间随大量军屯、民屯传入广南,与当地的壮族音乐相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广南洞经音乐。

广南洞经音乐形成于“兴学宫,建书院”之际。为推行“礼安风化”“乐育英才”的风尚,发挥洞经音乐资治教化的作用,广南历代为政者,兴建宫阁庙宇,为礼乐提供活动场所,以营造文明开化的社会氛围。20世纪20年代初是广南洞经音乐发展的兴盛时期,莲城境内就有吉祥社、宏仁社和普光社等6个洞经音乐组织,参演人员达300余人。如今,广南全县境内仍有100余个洞经乐队还在继续活动。

广南洞经音乐无论是曲牌内容形式、唱腔旋律风格、武乐板式等都与其他地方的区别不大,但曲调演奏形式丰富多彩,反映不同类型的曲牌大致可分为:诗词曲牌类、宫廷类、小调类、宗教科仪类等。在乐器的使用上除了常用的民族乐器外,还加入了壮族传统的乐器牛角号、马骨胡、铜鼓、编钟等。

2001年,为传承和保护广南洞经音乐,广南尝试将两面铜鼓引入洞经音乐中共同演奏,取得很好效果。后在中国民间音乐学会副会长吴学源教授的建议下,研制了18面定音铜鼓和18个羊角编钟融入洞经乐队中,其声浑厚圆润,古朴铿锵,使得壮乡礼乐的阳刚与阴柔之美兼容并蓄,听起来奇妙无穷。

2009年,广南洞经音乐代表文山州参加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委在玉溪举办的云南省第六届歌舞乐展演,荣获最高奖项评委会奖。

(来源:文山州非遗中心 整理:缪欢)

(编辑:徐珺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