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在线访谈 | 以科技成果转化“承上启下”“内引外联”——打造承接绿色产业转移“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4-09-06 11:23:29
9月7日至8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将在昆明举办。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云南工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转型发展的主抓手,如何把好产业引到云南来?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潘学军,就云南以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承接绿色产业转移“新高地”这个话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平台,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跨越千里,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9月7日,这场高规格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即将在云南举办,请问在您看来,云南省在抢抓机遇有序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什么发展优势与发展潜力?
主持人: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区域产业分工变化和产业梯度转移,但是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产能搬家”,更不同于普通的招商引资,而是对区域产业布局、产业生态、产业要素的升级、补强和优化。对于云南如何深入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您有什么看法与建议?
第一方面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的模式。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我们学校探索形成了以“专利许可转让+成果转化资本+优质上市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模式,我觉得这个模式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和深化。通过创新链贯穿学科链、学科链链接产业链的模式,进一步加强我们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并且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成果转化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从而促进地方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市场的拓展。
第二个方面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与培育。首先能够依托高校的科技资源和创新平台,增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资金、管理等全方面的支持,帮助其尽快地成长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比如昆工科技在北交所挂牌上市的成功经验,也可以作为其他企业的借鉴,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市场的认知度,使更多技术能够尽快地进入市场。
第三个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基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实际需要,主管部门要借力省内外高端咨询机构宏观布局的优势,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分析云南省的资源禀赋和市场的需求,优化产业的布局,促进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同时应该进一步利用好高校的科研资源和技术的成果,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例如,将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集中在特定的一些区域,打造云南光伏之都等等,形成产业集群的技术优势,提升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建成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产业的互动,团结协作,共谋发展,这样整个产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四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云南省已经提出园区经济作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利用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支撑地方园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提升园区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活力,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主持人:在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上,您代表昆明理工大学及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相关单位形成了校地、校企、企企合作意向,共签订了15个框架合作协议。历经一年的合作打造,是否取得一些落地化成效?
主持人:随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高校在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基本功能的同时,社会服务功能也愈加凸显,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校不仅为地方产业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核心动力。与产业转移背景呼应,高等院校作为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力军的地位不断凸显,在您看来,云南高校应该怎样在地方产业转移升级中承担相应职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有产业,无技术”“有规模,无质量”也是当前中国很大部分地区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请问在您看来,云南产业转移承接发展情况如何,云南应该从什么方面“发力”,迈进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双轮驱动”,产业规模扩大与产业质量提升“量质齐升”的新阶段。
终审:唐羽 代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