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砚山:“科技+产业”双轮驱动 新质生产力绘就边疆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4-25 14:07:57
春耕时节,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平远镇万亩稻田,11台智能移栽机奏响科技春耕“交响曲”。从卡丁车式移栽机到集8项功能于一体的“全能选手”,机械化种植模式,让传统农业焕发智慧生机。
智慧农业:从“弯腰栽苗”到“云端种田”
近年来,文山州以机械化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自主研发325孔小苗气动移栽机实现农作物打塘、移栽、施肥、打药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效率达每小时1亩,作物成活率超过95%。昆明理工大学刘剑雄教授算了一笔账:“1台机器可替代10个工人,按每人日薪150元计算,单日效益是1500元。”
2024年,砚山、丘北等县推广烟后种植玉米4300亩,辐射带动12.76万亩耕地实现“一季两熟、一年三收”。烟田变粮田,既保“金叶子”,又守“米袋子”。实施烟后种植农作物均获得增产增收,全州实施粮烟协同项目累计带动10万农户,增收近亿元。
电力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巡检线路
数字基建:编织边疆发展“智慧网络”
在电力保障领域,南方电网云南文山供电局构建的“空天地”立体防控体系颇具科技含量,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可视化终端织就了山火防控“天网”。2023年,文山州成功预警处置火情202起,工作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10倍。据南方电网云南文山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副经理冀宏领介绍,1台无人机30分钟可完成10公里线路巡检,较人工效率提升10倍。这条“不断电”的能源“生命线”,支撑着全州绿色铝产业实现综合产值833.08亿元。
文山州基建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同样亮眼。文山建投集团研发的墙柱模板加固装置获国家专利;天文高速隧道照明系统改造后节能30%;追栗街收费站的智能机器人可实现5秒取卡、10秒缴费,累计服务车辆超20万辆次,通行效率提升25%……集团数字产业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布局全产业链数字化,年内全州将建成3个智慧物流园区。”
三产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数字基因”
砚山县盘龙乡的智能养殖场是文山州发展智慧农业4.0版的典范,砚山县云砚养殖专业合作社凭借“三个第一”(层高第一、单栋养殖量第一、智能化第一)成为全省标杆。该养殖合作社30万羽蛋鸡“住进”9层“公寓楼”,使用机器人拣蛋系统日均处理60万枚鸡蛋,AI环境控制系统使产蛋率提升15%。该合作社理事长陆云介绍,2024年,合作社争取800万元实施扩建项目,新增就业岗位240个,村集体年租金收入40万元。“我们以‘数字赋能、绿色循环、三产融合’为主线,让农民从‘会种地’转向‘慧种地’。智慧养殖只是起点,下一步将打造‘云上农场’平台,让消费者通过VR实时查看生产全过程,擦亮边疆农产品品牌。”盘龙乡党委书记王必新说。
政策引领: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密码”
州委、州政府的政策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文山州投入研发资金14.1亿元,实施科技项目129项,突破关键技术52项,引进(转化)科技成果76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78%。国家高新区申报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26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刘剑雄说:“文山的实践证明,边疆地区能跳出传统农业路径,实现高技术农业。”
从农田里的智能机械到云端的数字农场,从深山输电到智能养殖车间,文山州正以新质生产力重构边疆发展体系,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走好“科技赋能、产业共融”的振兴之路,写好新时代的“文山答卷”。
来源:文山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满鑫
美编:刘晓晓
二审:罗贤慧
终审:唐羽 代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