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春之味,春天飞到舌尖上
发布时间:2020-03-10 16:31:00 阅读 12900
春天来了,带来的不仅是万紫千红的春色,更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春天的时令蔬菜上市了,早春黄瓜、辣椒、香椿……
马关:新"鲜"上市!古林箐早春蔬菜嫩得很
为切实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转变为产业经济优势,古林箐乡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走"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产业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为当地群众另开了一条发展致富的门路。早春蔬菜种植,是其中效益较好的一种,今年全乡共发展早春黄瓜4000余亩,南瓜4310余亩,洋瓜2000余亩,辣椒600余亩,带动攀枝花、普元、团结村委会30余个村小组,带动群众达700余户。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据了解,古林箐乡早春蔬菜已经有几年的发展历史,种植技术趋于成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当地农户的主要增收渠道之一。
广南:"椿"的诱惑!香椿上市啦!
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随着天气回暖,香椿已陆续上市,虽价格虽贵,但香椿因香气浓郁、营养价值高,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在广南县城的小东门、南街菜市场的路边摊点上,不少菜摊前都摆放着鲜嫩的香椿。在其中一摊点上,由于他的香椿比较鲜嫩,很多消费者正在围着抢购。据正在挑选香椿的群众介绍,虽然香椿刚上市价格有点贵,但是它好吃,还是要买点去尝鲜。
据了解,香椿是上星期才开始有卖,开始的时候价格比较贵,这两天每市斤的价格大约是10-15元。预计10天左右香椿就会大量上市,届时,价格会有所降低,因此若想吃到便宜点的香椿,需再等些时日。
面蒿粑,把春天装进肚子里
温暖的春风吹拂大地,吹生了不少野菜,像蕨菜、香椿等就是广南人春天必吃的美味,当然,面蒿粑粑也是少不了的,它不仅能满足大家对美味的需求,也是很多人儿时的幸福回忆。
每到春天,田野里的面蒿便悄悄探出头来,灰绿色的叶子和黄色的小花,让人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它的身影,采摘其叶和花鲜嫩的部位,清洗干净,再切小段并捣碎,加入糯米粉和适量糖,搅拌均匀,当然这一步的关键就在于和出的面团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最后把清洗干净的芭蕉叶平铺在容器中,并刷上一层食用油,把揉好的面铺好上锅蒸熟,食用时,取适量蒸熟的面团揉成饼状,再裹上炒熟捣细的苏子面,就能食用了。
这面蒿,又叫鼠曲草、清明菜,别看它颜色黑绿颜值不高,味道确"杠杠的",吃起来又香又甜又糯,承载着太多人儿时的美食回忆,当然也印证了中国人适时而食的习俗和习惯。这个春天,不妨动动手,把春天装进肚子里吧!
砚山:春雷响,种菜忙
水生蔬菜助农增收
走进阿猛镇阿猛村委会的水生蔬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碧绿接天的菜地,村民们身穿防水服和水鞋,穿梭在水田里忙碌。很难想象,这个当地人眼中的"聚宝盆",过去竟然是"低产田",因为低洼易涝被很多村民抛荒闲置,当地政府利用天然的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将群众眼里粮食绝收的水涝地变为种植水生蔬菜的良田。
目前在该村种植的水生蔬菜有西洋菜和水芹菜两个品种,每年可以种四茬,不受季节限制,平均亩产可达8000--10000斤,亩产值为8000元--12000元。。
"砚菜"夯实稳定脱贫根基
春雷响,万物长,农家无闲春耕忙。在者腊乡夸溪村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58岁的权文英及村中的一批留守妇女正在地里忙碌着。中康公司以生产精品生鲜蔬菜及脱水蔬菜为主,探索"公司+政府+高校+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产业带动2453户建档立卡户走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使当地农户成为收着土地流转金、挣着薪金的新型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砚山县以"砚菜"品牌构建为目标,按照"引商户、建基地、拓市场、促外销、带发展"的思路,创新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引进松南、中康、兴发等蔬菜种植企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蔬菜标准园建设5.08万亩,按照"规模化布局、专业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深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果蔬特色小镇建设。
马铃薯撑起产业发展新希望
走进平远镇差黑片区马铃薯种植基地,万亩马铃薯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该村采取"合作社+种植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种植,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商品薯种植示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差黑片区马铃薯种植发展迅速,带动农户种植冬早马铃薯1.2万亩,平均亩产达2500公斤以上,亩产值预计可达5000元以上。
砚山县是冬季农业开发的适宜区,全县11个乡镇均适宜冬早马铃薯的种植,今年以来全县冬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1万亩,目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粮经作物之一,对促进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网综合)
(编辑 郭韦)
(排版 骆丽)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