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姚忠发:不服老的脱贫致富“牛人”
发布时间:2020-07-03 15:01:40
每天清晨7时许,姚忠发和老伴都会准时到地里割牛草,即使刮风下雨,也挡不住他们辛勤劳作的脚步。“不管有多苦,我们可要用心照顾这些‘宝贝疙瘩’,致富奔小康全指望它们呢!”
今年62岁的姚忠发,家住文山市柳井乡奢都村委会上冲村小组,家中3口人。2014年,因肢体四级残疾,姚忠发被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没有致富的路子,又没有资金来源,全家收入以种植包谷为主,家里仅有耕牛1头,每年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生活极其困难。
“我们虽然老了,但要打个脱贫摘帽的‘翻身仗’!”年近60的姚忠发心里憋着一股劲,“不服气”地跟老伴儿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扶贫政策的惠及下,通过自己努力发展黄牛养殖,2017年,姚忠发一家生活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顺利脱贫摘帽。
政府帮扶 发展黄牛养殖
姚忠发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柳井乡奢都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干部就来到家中,与他结对子、交朋友,在询问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帮扶干部分析出他家经济来源单一,没有致富产业,发展资金缺乏成为了脱贫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产业发展上想办法。
针对姚忠发家实际情况,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帮扶干部多次入户与他家沟通交流做工作,从思想上激发了他发展的信心和动力,鼓励他大胆干。帮扶干部根据他家的地理条件及实际情况建议发展黄牛养殖。确定好项目之后,帮扶干部为他制定了脱贫和产业发展计划,同时积极争取产业发展补助资金7200元,解决了他的资金短缺问题。2016年,经过自身努力和帮扶单位的真情帮扶,姚忠发自行养殖了4头黄牛,经过一年的养殖,共卖得3万多元,成功迈出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不等不靠 成功脱贫摘帽
看到了养殖黄牛的前景,姚忠发对生活有了更大的盼头,他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过上想要的生活,于是他鼓足干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扩大黄牛的养殖规模,2017年养殖了6头牛。同时,受父母辛勤劳动影响,姚忠发之子主动外出务工,每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通过一家人的努力,2017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成功脱贫摘帽。同时,在政府补贴进城购房的政策激励下,姚忠发一家在城区购置了一套商品住宅,一下从村里人变成了城里人。
自强自立 艰苦创业奔小康
为了早日走上致富路,姚忠发夫妇整日在牛舍里,身上充满了臭臊味。为了发展好黄牛养殖,除了一天三顿的喂饱几十头牛,还要每日一次清洗牛舍。每逢母牛产崽时,夫妻俩更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守在牛舍内,精心照料。除定期清理牛场,给小牛注射疫苗外,姚忠发还亲自加工调配饲料,保证牛食的营养卫生。为了让牛肉质和口味更好,他在附近地里种了几亩地的草和粮食,天晴生态放养,下雨就把草割回来喂。2018年,经过深思熟虑,姚忠发决定再次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到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产业帮扶资金10万元,租用村委会养牛场发展黄牛养殖。2019年3月又争取到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产业帮扶资金20万元,再一次扩大养殖规模。如今,姚忠发的养殖规模达25头,通过努力,他的牛场现已实现了饲料加工、自繁、自养、自销一条龙体系。目前已出栏46头,产生经济效益32万元。
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同发展。为此,姚忠发吸纳全村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发展黄牛养殖,主动向他们传授黄牛养殖技术,带动发展养殖黄牛200余头,为奢都村高质量脱贫做出了有力贡献。
如今,年过花甲的姚忠发,不服老、不服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敢为人先,带头示范,带领群众,抢抓时机,发展黄牛养殖产业,在实施科学养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中实绩显著,是全村发展黄牛养殖示范的典型人物,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俨然成为了奢都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和“养牛达人”。2019年,姚忠发因此被评为“州级光荣脱贫户”。
问起获得2019年“州级光荣脱贫户”的感受,姚忠发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虽然我老了,但只要努力奋斗,也可以顶天立地,也可以脱贫致富。哪怕现在,我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顾奔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这几年,姚忠发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家能够迅速改变贫困现状,实现脱贫摘帽,逐渐走上致富之路”。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金明辉)
(编辑 刘梅)
(排版 张振飞)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