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化旅游扶贫,把文山州打造为全域康养的“大公园”
发布时间:2020-07-15 17:01:55
文化旅游扶贫项目
带动乡村发展
贫困人口脱贫更有劲
文网讯 近年来,文山州文化旅游行业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旅游扶贫开发,支持扶持特色化文化旅游发展,提升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组织开展旅游扶贫示范创建,有效带动全州乡村繁荣发展和全面振兴。
提质增效,加大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近年来,全州共争取国家及省级旅游厕所建设资金15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36座。有序推进“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第二批示范点建设”“贫困地区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州所辖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工程等工作。目前,全州10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达标综合文化站,964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
志智双扶,大力开展乡村文化旅游系列服务
通过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文化大篷车送戏行”下乡活动,“文化乐民基层行”等主题慰问演出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将“自强、诚信、感恩”教育与“送戏下乡”活动的开展相结合。各级文艺团体发挥专业艺术演出职责,精心编排剧目,以民族歌舞、小品、快板、曲艺说唱等基层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演出活动,有针对性的深入到贫困村、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十三五”以来,全州各级文艺表演团体共“送戏下乡”4000余场次,服务群众72万人次。
引领振兴,扶持特色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通过深度挖掘地方多样化民族文化资源,结合旅游扶贫工程,以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为抓手,依托乡村自然风光、民间文化艺术、乡土民俗风情等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的乡村旅游,引导农村群众走旅游产业发展路子。积极探索建立“企业+贫困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在企业和贫困户之间架起桥梁,让贫困户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最大限度扩大旅游扶贫覆盖面,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带动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广南县牡露村专业合作社依托民俗及生态资源优势,将核心区划分为十里花街区、天然水产养殖区、地方特色经济林果示范种植园区(农事体验区)、林下土鸡养殖和药材种植区等11个功能区,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建设,展示农业、农村、农民的魅力,初步将牡露村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休闲乡村。2014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余万元,辐射群众增收70余万元,兑现群众分红3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创业100余人次。
外展风采,乡村特色文旅活动扩大宣传面影响力
通过举办丘北县普者黑花脸节、辣椒节、广南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宝莲蹬”自行车赛、摩托车越野赛、稻花香露营音乐节、富宁壮族陇端节、剥隘全国野钓大赛、砚山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尝新节、麻栗坡白倮荞菜节、西畴女子太阳节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不断吸引游客,提高文山旅游的知名度,助推全州乡村旅游人气。组织举办文山州旅游商品发展研讨会暨“文山好礼”评选活动、文山地方美食文化与产品开发研讨会、文山州民族文化与旅游节庆活动研讨会等,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山旅游业态,完善旅游供给力,提升乡村旅游增加值,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以点带面,注重谋划乡村文旅特色项目
通过谋划乡村文旅特色产业项目,示范带动全州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2018年共推进42个旅游文化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8亿元;2019年推进50个旅游文化项目,完成投资43.2亿元,重点推进丘北普者黑5A级景区、普者黑水乡小镇、云上水乡、西洋江大峡谷生态旅游区、富宁架街天湖壮景生态旅游区、麻栗坡英雄老山圣地旅游区、句町王城等旅游建设项目。2020年,全州共谋划建设文旅项目119个,项目总投资890.28亿元,年内计划投资52亿元,受疫情影响,目前完成投资9亿元。马关县马洒村借助4A景区的创建以及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依托当地生态自然资源优势,组建马关县白玛里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马洒村乡村旅游的运营,培育“马洒人家”、“田小筑”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聘用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在村集体旅游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贫困户就业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今后,文山州的文化旅游扶贫工作,将紧紧围绕云南省打造“三张牌”决策部署,州委州政府打造“五个一批”“七张文化牌”的发展战略,把全州3万多平方公里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养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继续抓好文化旅游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切实推进文化旅游行业扶贫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山日报社全媒体直播组)
(编辑 郭韦)
(排版 张振飞)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