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深度贫困人群如何脱贫?且看民政系统“七兜底”最后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2020-08-12 15:41:25  

  文网讯 记者从8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以来,文山州民政局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州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坚持保障基本、兜住底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的原则,大胆创新,采取“三个精准”“七个兜底”措施,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兜住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


“三精准”兜实脱贫攻坚网底,即精准学习掌握兜底保障政策,筑牢兜底保障思想根基;精准认定兜底保障对象,夯实兜底保障行动基础;精准救助兜底保障对象,保证兜底保障行动落实。“七兜底”即农村低保救助兜底、特困供养救助兜底、临时救助兜底、重残和重病对象救助兜底、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兜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兜底、综合民政各项救助兜底。


农村低保救助兜底

一是稳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6年,全州农村最低生活平均保障标准为2694元/人/年。2020年6月起,全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4500元/人/年。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6年以来,全州纳入城乡低保对象34.21万人,其中:农村低保31.87万人,累计支出城乡低保资金53.6亿元。三是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双向衔接”,应扶尽扶、应保尽保。截至7月底,全州共有17.96万名建档立卡户纳入农村低保保障,占档卡户总数27.62%。四是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兜底保障。截至7月底,全州农村低保兜底保障2.05万人。

特困供养救助兜底

2016年以来,通过全面排查、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把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一是提高特困供养人员补助标准,2020年6月起,全州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提高到832元/人/月,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一档835元/人/月、二档418元/人/月、三档251元/人/月,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一档151元/人/月、二档88元/人/月、三档50元/人/月。截至7月底,支出特困供养人员救助资金6085.21万元。二是加强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力度,截至7月底,全州共有特困供养人员9851人,其中:分散供养8672人,集中供养1179人。三是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全州共建成投入使用农村敬老院48个、床位3600张。四是加强特困供养人员兜底保障力度,全州200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特困供养救助兜底保障。

临时救助兜底

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临时救助工作,通过聚焦重点人群、主动救助、“先行救助”、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划拨临时救助备用金等措施,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截至7月底,共临时救助困难群众5.86万人次(其中:临时救助建档立卡户2.38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4829.30万元。及时启动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1-6月份共启动价格临时补贴218.40万人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9172.59万元。

重残、重病对象救助兜底

一是重点聚焦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持有残疾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三级、四级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和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将符合条件的重残、重病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截至7月底,全州一至四级残疾人纳入社会救助(低保、特困、孤儿)6.12万人。全州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纳入社会救助4103人,其中:纳入城乡低保4033人、纳入临时救助70人。二是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稳步提高补助标准。截至7月底,全州10.47万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支出补助资金3989.13万元。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兜底

一是稳步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水平,全州儿童福利机构生活救助标准1974元/人/月;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扶养儿童救助标准1274元/人/月。二是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服务和帮扶。截至7月底,全州2302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享受生活补助,发放生活补助资金1979.57万元。

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兜底

截至7月底,全州建成儿童之家919个,7.98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录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库,建立一人一档。全州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99人次。

综合民政各项救助兜底

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和农村社区建设,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基层政权建设工作;二是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组织引导和服务;三是加强贫困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四是大力开展扶贫志愿服务;五是大力推进婚丧礼俗改革;六是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七是建立以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以劳动换取积分,以积分换取商品,激发其内生动力的“幸福超市”,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记者 李正兴)

(排版 罗钢)

(编审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