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摒弃 “等靠要”!李启标勤劳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11-04 10:05:35
李启标是文山市新街乡石洞门村一名老实巴交的农民,因缺资金、缺技术导致家庭贫困,2013年12月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挂联责任单位、结对帮扶人等的共同帮助下,2019年家庭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同年被评为州级光荣脱贫户。几年来,他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努力,践行着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如今,李启标家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困难,被纳入档卡户
近日,记者在新街乡石洞门村李启标家看到,一栋2层半的楼房格外显眼,美观的大门、漂亮的外墙瓷砖和粉刷一新的墙面,无不反映出他家目前美好的生活环境。
李启标说,以前家里太穷,兄弟姊妹多,土地少,一年种植出来的粮食也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结婚前,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为了赚钱,曾去个旧的矿山帮人家挖矿。由于小时候放牛把手摔断了,只能做一些轻松的活,一天最多40元钱。一个星期下来,最后打工的钱还不够回家的路费,于是他放弃了外出务工的念头。2004年,结了婚的李启标靠种植传统的玉米、生姜维持生活。随着2个孩子上学,一家6口人的开销越来越大,生活过得十分困难。2013年12月,李启标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我们家的收入来源全靠我们夫妻两人种植生姜,养牛、养鸡、养猪来维持,平时也就近帮人打零工挣点钱补贴家用。”李启标说。
制定脱贫计划 发展种养殖
2014年,帮扶责任人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多次找到他,帮他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石洞门村依托独特的气候资源,适合生姜种植,便给他制定了发展生姜产业和养殖脱贫计划。看着前景虽好,可李启标前怕狼后怕虎,帮扶责任人磨破了嘴皮才打动了他。“想着政府都这么为我着想,就利用238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自己凑一点,买了3000多斤姜来栽。”李启标说。那一年,他靠种植生姜赚了钱,成功摘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有了这笔收入,李启标打消了之前发展产业的顾虑,于是大着胆子承包了10亩山地种植生姜。夫妻俩起早贪黑,养殖鸡猪牛,精心打理生姜地。2015年,李启标家得到了政府补助的3万元建房补助,可地里的姜还没成熟,李启标便先向亲朋好友借了4万元,把新房的第一层和框架建好。到了秋收时,李启标第一时间卖了姜,不仅还清了债,还将新房建好并装修入住。
扩大种植规模 收入大幅提高
2019年,李启标被表彰为文山州光荣脱贫户。今年,李启标家种植了20多亩生姜,长势特别好,按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他家今年的生姜预计能卖10多万元。此外,他家还种植了10亩玉米,养殖了3头大牛和1头小牛,预计今年收入达20万元。“明年,我们想从自己单干零散的种植方式转变为农村合作组织,把邻居和亲戚的山地利用起来,扩大生姜种植规模增加收入,利用山多草多的优势发展养牛产业,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发展,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李启标说。
李启标夫妻苦干实干,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经济收入更是翻了几倍。李启标家生活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国家的帮扶政策,更是因为摒弃 “等靠要”思想,这就是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何龙道 沐腾傲)
(编辑:李云淑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